猪小侠生活,为你推荐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小猪生活-女性生活 本地生活常识 时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谢谢“挖呀挖呀挖”的黄老师,真帮幼儿园家长挖到宝了

时间:2023-05-28 19:00人气:来源: 小猪生活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

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

最近,这首童谣火遍全网

不仅引得众多明星拍摄同款

小班幼儿家长育儿经验文章

而且各行各业都掀起了一股改编热潮

一首童谣

如何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这首童谣

帮家长挖到什么宝了?

本期《帮你看园》走进成都市第十一幼儿园

特邀专业幼儿教师徐鹏

和大家一起【慧眼识个珠】

徐 鹏

成都市第十一幼儿园教育教学部主任,一级教师,成都市骨干教师,武侯区学科带头人,成都市年度教师。

不是我们被洗脑了

是《挖呀挖》真的让人喜闻乐见

除去传播学的众多因素,我们单从教育的角度来谈谈这首童谣火爆的原因吧。

首先,这首童谣的语言简单易学,这就为“记忆点”提供了基础保障。也因为“记忆点”明确,只需要替换“大”“小”两个词语便能循环唱念,所以与其它文学作品比较它的相对门槛就变低了。没有华丽的复杂的辞藻,没有各种修辞和引经据典,就使得这首童谣没有了年龄界限、性别界限、地域界限。

其次,这首童谣给人一种朴素的愉悦感。这也是我个人也很喜欢它的原因。我想,从孩子的互动表现和大人的喜欢模仿中就能看出,人就是会自然亲近那些让我们感觉快乐的事物。

这首童谣在老师与孩子互动这一特殊的场景中唤起了多少人久违的童年,让我们在短短的几分钟里找到了童年的趣味感。我想,正是因为这些短小的童谣唤醒了我们每个人心中弥足珍贵的童真,我们才愿意将这份“可爱”传给更多的人。

童谣是个教育的宝

家长要想点石成金还得注意这几点

面对这些热点,大多数人都是看看热闹就不了了之了,但是真正用心的家长就会发现——“诶,这个童谣挺有节奏的啊,儿子多念了念,说话利索不少。”

是的,童谣对幼儿园孩子的发展有着特殊教育价值,如:学唱童谣能够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丰富孩子的词汇,培养幼儿韵律感、节奏感,发展孩子的记忆能力等等。

虽然我们已经明确了童谣的作用,但也要掌握正确的打开方式,避免用好东西办了坏事情。要知道,孩子的语言发展绝不是学童谣、背童谣、念童谣就能完成。更不能以孩子能否当众背出了大量的童谣(诗词)来判断其语言水平的高低。

童谣也好,手指谣也好,都应该是成为滋润幼儿童年的东西,如果成为了定期背诵的内容,教育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家长在“教”童谣的过程中请注意避雷!

1.注意年龄和时长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能保持注意力的时长是不同的。我们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家长:“来宝贝,我念一句,你跟着念一句”

家长:“真棒,我们再来一遍”

家长:“不要到处看,小眼睛看着我哦!我念一句,你跟着念一句”

……

这是不可取的。这样的跟读,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兴趣,在成年人的眼里却成为了“孩子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2.注意目标和方法

切勿用功利的心态意图将儿童塑造成背诵高手,如果我们目标只是“让孩子背诵它、表演它”那么原本温馨的亲子互动就变得乏味了,美好的童谣也会变成孩子当演员的道具。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孩子语言发展进步,借助有趣的童谣为孩子的童年时光注入的趣味,那么我们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方法,以趣味的游戏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学唱童谣是好玩儿的。

3.注意筛选内容和理解内容

目前很多网络平台上出现了一些借童谣、儿歌的外表却充斥着不适宜幼儿感受体验的作品,它们词句简单,配乐轻快。很多人会以为是儿歌,但是唱念的内容却并不适合儿童。

这些口水歌不仅对孩子审美和发展无益,而且容易让正处于【爱模仿】阶段的孩子被低俗内容“洗脑”,因此家长一定要有内容筛选的意识。

小班幼儿家长育儿经验文章

小贴士:

家长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实物或视频等方式让孩子看见童谣中所提到事物的真实样子,这也能让孩子更好的理解童谣的意思,真正感受到童谣里的妙趣。

除了儿歌、童谣外,谈话、辩论、叙事性讲述、说明性讲述也可以帮助孩子语言发展。

这种做法不是偷懒

教育的任务不是【难倒孩子】

原视频中,黄老师知道自己面对的孩子可以在“开”字后面能接上“花” 的能力,并且他们对“小”与“大”有足够的理解。所以老师在开头之后小班幼儿家长育儿经验文章,就让孩子接着说后面但内容了。这种留白给孩子填空但方法是源自于一个教育者对孩子已有经验的把握,换句话来说,就是老师知道孩子的瓶子里装了多少水。

无论何时,家长也应该把对孩子的教育建立在了解之上。如果孩子还不会跳绳,你就带他学习单脚连续跳绳,那么这样的教育不仅不适合孩子发展,而且可以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无能】,再努力也达不到家长的要求。

我们可以在教育中给孩子一些挑战的机会,但我们的任务不是要“难倒”孩子,而是帮助孩子“跳一跳摘到苹果”。万万不要将“玩”童谣变成了孩子成长中又一个“学习任务”。

大、中、小三个年龄段

家长教起来有何不同?

武侯区第二十八幼儿园曾对此做过教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我们自己对“如何运用童谣与不同年龄段幼儿互动”有了一些想法和做法,与家长分享。

小班孩子以聆听、欣赏为主,建议与小班孩子分享童谣时配以丰富的有趣的表情和动作。特别是童谣当中的动词可以借夸张的动作来表现,让孩子对童谣产生亲近的意愿。

家长在念童谣时可以放慢速度和节奏,使孩子有韵律的跟读。还需要注意的是,小班选择的童谣应该是易于幼儿理解的,有时候成人还需要使用具体形象的实物帮助幼儿理解童谣。

到了中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大声、有韵律地唱诵童谣,对于童谣中一些新的词汇可以先让幼儿结合生活进行合理猜想。

在和中班孩子互动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发现童谣变化的部份,支持他们改编。此外,还可以让孩子说一说童谣表达的情节是什么?童谣带给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在亲子谈话中发展孩子的表达能力。

大班孩子有了对童谣更充分的理解,随着语言能力发展水平的提升幼儿的仿编能力也有了提升,家长就可以让孩子尝试仿编童谣中的修辞,或者对原句进行全句仿编等。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动作进行表演,鼓励幼儿独立或组队为大家进行表演表现等等。

小贴士:

手势可以从辅助记忆,形象化,艺术表现,感染力等方面。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直接将编好的手势动作教给孩子,如果孩子到来中大班,有了明显的创编意愿,家长可以尝试以在字词和动作上都进行留白,让孩子们尝试编内容、编动作,进而借童谣促进亲子互动的趣味性和丰富性。

别做伸手党

最了解孩子的人是你自己

网络资源真的很多,别人推荐的不一定是适合自己孩子的。与其家长每次到网上寻求老师、专家的推荐,倒不如用这点找推荐的时间,直接投入到帮孩子选绘本、选童谣的“工作”中。

相信有心的家长在为孩子寻找童谣资源的过程中,还会了解到许多“育儿经”、更多科学教育、亲子互动的知识,不仅是文字,还有许多音频、视频资源等待被家长们发现。

我希望家长朋友们能走进这个过程,感受到将一首好的童谣带给孩子欣赏、仿编、表现的全过程小班幼儿家长育儿经验文章,去发现教育给孩子带来的那些变化。

已关注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