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初期,延安的条件是很艰苦的,但是为了革命,很多文人陆续抵达延安,但是男同胞居多,后来慢慢的也有女同志到来,丁玲就是第一个抵达延安的民国才女,但是她感情史实在太丰富,她同时爱上两个人,本来按照正常的思维,这种情况只能选择其中一个,但是这位才女思维比较独特,竟然破天荒地提出三人同居,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想法竟然得到同意,最后成了现实。
1904年,丁玲在湖南出生。丁玲年幼时家世显赫,父亲乃是当地的名人。五岁之前,丁玲的童年潇洒快乐,不愁吃穿。五岁那年,丁玲的父亲因病去世。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带着年幼的丁玲到她舅舅家寄居。
母亲与舅舅家的关系再好,也抵不过她们娘俩是寄人篱下的事实。这也让她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就要自己去努力争取,依靠别人是不行的。
1918年,在湖南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在读书年代,丁玲很喜欢阅读,喜欢读各种名人传记,以及中国四大名著,还喜欢读古今中外的各类小说。
除此之外,丁玲的写作能力也很强。在学校当中,每次上语文课,到了写作文的时候,老师都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将丁玲的作文当成范文一样诵读,让同学们好好学习。
有了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丁玲有了更多学习的动力,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到高中,丁玲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在学校当中名列前茅。
1919年,丁玲剪掉了长长的头发辫子,留下了利落的短发,积极地参加到五四运动。
同年,她转入周南女子中学学习。
丁玲由于受到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她的革命热忱越来越高,于是在1922年前往上海,并在由陈独秀、李达创办的平民学校读书。
1923年,丁玲又进入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
随着丁玲文学功底的积累,她逐渐成为了革命文学运动中的一位影响人物,期间她也发表了不少的著作。
丁玲成年之后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给了自己的表哥,但是民国是个特殊的时期,国门突然打开,西方的思想一下冲击进来,很多女性因为这样的冲击造成一生的悲剧,特别是文人,所以丁玲渴望婚姻自由就拒绝了这门亲事,于1924年来到北京。
在这里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青年主编胡也频。
初到北平的丁玲生活拮据,妄谈理想,没想到自己落魄如斯,竟也有人对她一见钟情。
当时胡也频在《京报副刊》做编辑,偶尔也发表些文章,但能力所限,文学却像是他触手可及的一个梦。
他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了许多才华洋溢的作家,最后还是拜倒在丁玲的裙下。
由于胡也频生性腼腆,他曾匿名给丁玲写过情书,但丁玲并未放在心上。
后来,丁玲的弟弟离世,丁玲回湖南老家给弟弟办葬礼时,她并没有告诉胡也频,但是胡也频听到消息后,四处打听风尘仆仆地追到了丁玲家,丁玲见胡也频对自己如此痴情,非常感动,渐渐地两人关系变得亲密起来。
后来,总是有传言说自己与胡也频是情侣关系,丁玲起初非常气愤。后来,她索性就与胡也频同居了。至此,两人也算是确认了情侣关系。
可即便同居了,感情却还是做不了假。
胡也频对于丁玲是位极贴心的朋友,他们志趣相投,朝夕相处,一同读书写字计划将来。
过得仿佛如世间任何一对夫妻一样,却始终缺了些什么。
他们之间的感情,很快便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被打碎。
1928年,丁玲遇到了生命中第二个男人,冯雪峰。
当时冯雪峰在北大自修日语,丁玲恰逢要去日本留学,需要找日语老师。
1928年,冯雪峰在上海
在朋友的推荐下,丁玲第一次见到了这个浑身散发着文艺气息的青年。
冯雪峰是她唯一主动且热烈追求过的男人。
这位日文老师也不是很专业,更多时候他们在讨论文学和时政,他讲述时代格局与革命希望的样子,拨动了丁玲的心。
这天,丁玲委婉地向冯雪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可冯雪峰不愿正面回应,沉默良久后,只说道:“我其实这几天就要去上海了。”
丁玲一听心上人要离开,激动地说:“我不许你去,我想让你留在北平,在我身边。”
冯雪峰也爱丁玲,可他不愿夺人所爱,见丁玲如此激动,他更加坚定了要去上海的决心,期望距离能阻止两人感情的发展。
在冯雪峰离开后,丁玲没有办法忘记所有关于他的回忆,她便决定前往上海。让人意外的是,胡也频竟然愿意跟随丁玲一起去上海。但是,两人到达上海后,才发现冯雪峰根本不在,他去了杭州。
辗转反侧后,他们还是一同去了杭州。到达杭州后,丁玲还是决定和冯雪峰在一起,可是她不想辜负胡也频。于是,他们便开始商量要不要“三人行”。
为了方便彼此的工作,于是选择居住在一起。
可和别人共享自己的爱人这件事,终究不是能轻易接受的。
胡也频愈感郁闷,终于有一天离开了这个三人之家,去上海找好友沈从文倾诉。沈从文没有劝他放弃,反而教他夫妻的相处之道,并把他劝回了杭州。
胡也频也实在深爱丁玲。回到杭州后,又努力像没事人一样继续生活。结果一段时间后,冯雪峰也受不了了这种奇怪的氛围与不平衡的感觉,选择了主动离开。
冯雪峰退出后,丁玲和胡也频也正式结婚了。
只不过,两人婚后生活仅仅维持了三年,1931年1月17日,胡也频先生因为党的地下活动,不幸被捕入狱。坚韧的丁玲游走八方,渴望将自己的丈夫救出来。
过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年仅二十八岁的胡也频为党的事业献出了生命,成为了左联五烈士之一。
悲痛欲绝的丁玲,又很想和冯雪峰再续前缘。
可这时候的冯雪峰早就已经娶妻生子,并且严厉地拒绝了丁玲的请求。
就在丁玲无依无靠的这段时间,她遇见了人生第三个男人冯达。
1931年,他们就同居在了一起,丁玲再一次感受到了久违的被人照顾的感觉。冯达在丁玲看来是个没有光的男人,但他很会照顾人,丁玲就和他结婚了。
在1923-1930年,丁玲相继创作了《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一举登上了文坛之巅,在1932年3月,丁玲入产党,在为党工作的同时,继续写出了《韦护》《母亲》等作品。
图丨丁玲的作品《莎士比亚的日记》
通过将近十年的写作生涯,她得到了鲁迅、瞿秋白、茅盾等知名作家的肯定。
因为在文中流露出许多针砭时弊的内容和激进的语言,所以国民党政府看到丁玲的文学作品,已经将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1933年5月14日,由于叛徒周光亚的出卖,中统特务总部上海区长马绍武带领一伙特务乘坐小轿车直奔丁玲当时在上海昆山花园路的住址。而此时丁玲正在与中共上海市文委书记潘梓年商讨有关革命板报《北斗》出版的事宜。
特务头子马绍武认为抓到“大鱼”了,便马上让特务将他们二人架起,并且喊来叛徒周光亚指认确定后,便将丁玲与潘梓年带上轿车押走。第一时间潘梓年就认为是冯达背叛了他们。
特务把丁玲先送到十六浦一个小旅馆,第二天,秘密押上火车送到南京,在中统将务住宅里囚禁。
宋美龄,蔡元培,鲁迅,柳亚之,杨杏佛……
很多社会著名人士发起抗议,要求国民党当局释放丁玲。
尤其是文化界邹韬奋,叶圣陶,郁达夫共38名文化人士联名发电,要求时任行政部长汪精卫和司法部长罗文干释放丁玲和潘梓年。
当局政府否认,但又无法自圆其说。
不久,就传出丁玲被杀害了的消息!
沈从文得知丁玲被绑架,倾力营救,然而他的力量实在是太过于渺小,陡然听闻丁玲遇害那一刻,沈从文又悲又愤,提笔写下《记丁玲》。
《记丁玲》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因为沈从文在里面塑造了一个民国时期人们最推崇的,自由、胆大、勇往无前而真诚如一的先锋女性形象。不过沈从文是万万想不到,老了之后这《记丁玲》会成为丁玲攻讦他的原因。
在狱中,冯达和丁玲被关在一起,冯达发毒誓说自己没有出卖丁玲,然后丁玲就在狱中和给冯达生下了孩子,起名蒋祖慧。
三年过去,在友军的营救下,夫妻俩逃脱莫干山,丁玲前往延安,与冯达再未见面。
丁玲在最脆弱的时候遇到了冯达,但是自从被捕那一刻,冯达在她心中便成了一道疤痕。
出狱后的丁玲果断和冯达分手,两人此后再没有见面。
虽然沈从文曾经为她发声,但是在看到《记丁玲》中各种对于她人格的丑化与胡乱的描写你会追求有房女孩,让出狱后的丁玲简直怒不可遏,痛批沈从文“败坏她的名声”。就这样,两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隔阂,丁玲也自此和沈从文疏远绝交,后来没有再和好过。
丁玲被安排住在“中华苏维埃”的外交部,算作是当地一座豪华的大房子。得知丁玲来到后,周恩来专门看望她。
不一会儿毛主席也来了。当天晚上,中共中央宣传部特意为丁玲举行了热烈的欢迎宴会。丁玲毕竟是来到苏区的第一位著名作家,因此,党和红军的领袖都接连出席宴会,来欢迎丁玲加入到革命这个大家庭中。
她也是唯一获得毛主席赠诗的作家,毛主席在《临江仙·赠丁玲》中称她:“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她的出现给延安的文艺运动增加了更多力量,她的文学才华也得到了很多领导的认可。
在这段时间里,她也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她创作的作品有《冀村之夜》、《河西途中》等二十余篇。在解放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被誉为“战斗的女性”“民族女战士”“新中国的先驱者”。
丁玲手中笔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呢?
毛主席在1939年的《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中,曾经引用拿破仑名言说:一支笔可以抵挡得过三千支毛瑟枪。
现在我们有了笔杆子,再加上毛瑟枪,就等于有了三千零一支毛瑟枪。因此这里也可以把丁玲的“纤笔”,看成“三千零一名端着毛瑟枪的精兵”。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过程中,一直重视文化宣传的力量。从毛主席的这首词中,就可以看到端倪。
回到延安,丁玲向党组织交代了一切,周恩来等同志都认为丁玲没有背叛党。
周恩来更是安慰丁玲:“你们原来有夫妻关系,这没有什么。”
1940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对丁玲进行了审查,认定丁玲仍然是一个忠实的共产党员。
在这个期间,唯一让丁玲备受争议的就是她与陈明的姐弟恋。
在延安的时候,她遇到了小自己13岁的青年军官陈明。多才多艺的陈明很吸引她,而陈明对她的能力和品格也十分敬佩。但由于别人得闲言碎语,两人并没有马上在一起。
陈明甚至为了摆脱谣言,跟剧团里的的一个女演员闪婚了。但当他带着怀孕的妻子去见丁玲时,他才恍然发现,自己爱的还是丁玲。于是,他与妻子和平分开后,和丁玲在一起了。
1942年,丁玲38岁,已生育两个孩子,陈明25岁,他们结婚了,没有结婚仪式,两人手牵着手在延安街头散步。
严肃的环境下,周围人议论纷纷,没有人看好他们之间的感情。流言没有击碎丁玲,她始终坚持做自己,没有在意他人的看法。她也这样鼓励着陈明,正视自己的感情,“自我”是最重要的。她与陈明的相互鼓励和激励,伴他们走过了丁玲最后一段感情道路,也是丁玲所有感情中最长久的一段。
婚后的陈明兑现承诺:对丁玲的两个孩子视若己出。两人靠着相濡以沫的感情,携手度过了无数风风雨雨。在丁玲大起大落的人生中,陈明一直陪伴身边。这个盼来了安稳的女人,骄傲地宣告:“如果没有陈明,我一天都活不下去。”
他们携手走过44年。在这44年里,陈明帮助丁玲整理写作素材,甚至下基层采访,为丁玲的创作做出了很多贡献。
然而,丁玲在回忆文字里说:最纪念的人是胡也频,最怀念的人是冯雪峰,最后悔的一段感情是冯达。“陈明”两个字,没有出现在任何章节。
也许“陈明”,更适合出现在丁玲的现实世界中。
1948年9月,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正式出版,出版后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1951年,为响应和支持抗美援朝战争,丁玲捐出了一千二百余万元,尽了自己最大的能力。
丁玲的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不仅在国内有着很高的声望,就是在国际上,也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1952年,丁玲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得了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该作品还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流传。获奖后的丁玲,将5万卢布的奖金,悉数捐给了国家。
1955年,51岁的丁玲作为“丁玲反党集团”的主谋遭到批判,随即被流放到北大荒长达8年;丁玲在北大荒的日子非常艰难,她当时和陈明住在一间仅有7平米的土墙茅草屋里,她还要负责养鸡等活计。以后又在北京秦城监狱关押了5年。
直到1979年平反为止,丈夫陈明一直陪伴着她,陪她度过了人生中一段暗无天日的艰难岁月,足以证明她当年的选择没有错。
出狱后不久的丁玲,因为没有地方可以安顿,就想起了很早之前自己买下的一座北京四合院,可是等到她再去看的时候,自己的四合院已经被好几户人家给占了。
可是,暂住四合院里的几户人家害怕自己没地方住,就千方百计的和丁玲争吵。争吵了好久,最终还是没有结果。
最后,丁玲和丈夫合计觉得要回房子太麻烦了,就索性把这个房子给放弃了,直接交给公家。
1980年,76岁的丁玲在《诗刊》上发文炮轰沈从文,她指出,沈从文50年前创作的《记丁玲》、《记胡也频》都是瞎编乱造。
完了之后,她还毫不客气地大骂沈从文,说他是:“贪生怕死的胆小鬼你会追求有房女孩,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市侩。”
1983年4月18日,丁玲又在访问巴黎接受记者采访时指责沈从文,并坚称:“他写的那本《记丁玲》全是谎言,是小说,着重在趣味性。”
晚年的丁玲身体一直不好,为了照顾她,陈明一直忙前忙后,任劳任怨。爱情的滋养使得丁玲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她甚至重新执笔,写出了《风雪人间》等百万字的著作。
1986年,丁玲已经度过82年春秋,她的生命逐渐走到了尽头。3月4日,她突然于梦中惊醒,看着一直守候在自己身边的陈明,她轻轻的说:“你再亲亲我,我是爱你的。我只担心你,你太苦了。”
陈明含泪在丁玲额间一吻后,丁玲含笑离去。
2019年5月20日,陈明去世,享年102岁。
如今斯人已逝,丁玲留下的作品却依旧流芳百世,直到今天,丁玲的很多作品依旧发人深省,可想而知在那个年代丁玲的思想态度有多么超前,这样的伟大女性,我们不应该只着眼于她个人的情情爱爱,而是通过作品去了解一个真实的丁玲。
怎么追女孩子,跟着学就对了
4、追女孩子的错误方法1.顺从,自卑,没有主见最典型的就比如说屌丝男跪舔女神,让你干什...(56)人阅读时间:2023-10-26女孩家里穷自卑的表现,家里穷的女孩特点
女孩出身贫寒,或许根据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但是,出生标准通常会在一个人的...(181)人阅读时间:2023-10-25水瓶男暗恋一个女生的表现
很多女生在这个阶段错误理解了水瓶男的意思,以为水瓶男在搞暧昧,以为对自己没兴趣。水...(159)人阅读时间:2023-10-21水瓶男对女生身体接触试探什么意思
水瓶男最爱哪种类型的女生不过水瓶男喜欢的美女更偏向于知性的,水瓶男对于交际花一类型的...(92)人阅读时间:2023-10-21水瓶男喜欢御姐还是萌妹子 水瓶男喜欢什
水瓶男喜欢御姐。3、水瓶男一直喜欢的也都是御姐气场的女生,他们觉得跟这样的女生在一起...(86)人阅读时间:202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