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小侠生活,为你推荐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小猪生活-女性生活 本地生活常识 时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情感 > 恋爱脱单 >

女生被性侵是因“爱打扮”?大学生手册中的“迷惑言论”还有多少

时间:2023-07-08 16:00人气:来源: 小猪生活

女孩子追求物质有错吗

侵害产生的因素:

1、女性自身的内在因素

注重打扮,一味追求物质享受;

长相漂亮,处事轻浮……

2、易发生性侵害的时间和季节:夜晚和夏季。

3、易发生性侵害的地点:校内礼堂、教室、实验室、宿舍等这类公共场所。

以上内容出自中国美术学院下发的《新生安全知识手册》,近日,这本手册的截图在微博流传并引发群情激愤。

女孩子追求物质有错吗

已经2020年女孩子追求物质有错吗,这种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还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高校新生手册中,令无数网友感到匪夷所思。

女孩子追求物质有错吗

很快,有媒体发现,被曝光的这部分内容源自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保卫分会组织编写的普通高等院校安全教育教材《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第十版)。

女孩子追求物质有错吗

对此,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保卫分会秘书长杨啸铭回应称,“出发点是想提醒女生存在上述因素更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并不是将责任归咎受害者。我们审核中发现一些表述确实不够严谨,明年修订时会修改。”

引用了这版《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不仅有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也疑似“中招”。为何已经修订到了第十版,却始终没有人发现其中的问题,直到舆论发酵才有所反应?这位负责人的回应或许说明了问题所在。

从回应来看,他显然认为这种言论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表述不够严谨,并未意识到对于性侵受害者根深蒂固的偏见。

稍微搜索一下就会发现,很多省份和高校都会编制自己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其中未被曝光的“迷惑言论”必定不少。我们随机在网上找到了几本,重点检查它们关于性侵害的内容部分。

如同浙江省的这版《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一样,这几本安全教育读本都默认性侵的受害者为女性,“好心”地提醒她们做好防范、远离坏人,不要晚上出门。却没有一本像网友呼吁的那样“提醒男生注意自身言行举止”。

很多安全教育读本,都把校园内外性侵害发生的原因归结于女生自身,从编写者的角度来看,这种提醒可能是出于某种善意,却无疑是在为社会上流行的“受害者有罪论”添砖加瓦,使性侵犯有了自我开脱的借口,更是一种不相信大学生行为能力的“家长心态”在作祟。

当然,也有《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会在主观原因之外,提到性侵发生的客观原因——因为有性侵者存在。

女孩子追求物质有错吗

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在介绍了性侵发生的主观原因,如“疏忽大意、行为轻浮、衣着暴露,一些女生贪图享受、爱占小便宜”之后,终于提到了客观原因:1.男生中少数道德败坏者;2.教职工中个别道德败坏者;3.社会上的不法分子。

在这些安全读本中,还往往会列举一些受害人的例子,其中很多存在“污名化女性”的倾向。

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的《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中以南京栖霞公安分局民警在仙林大学进行的测试——一名民警驾驶迈腾轿车,以找不到路为由搭讪女大学生。结果,被搭讪的5名女生中,4人上了陌生人的车——来说明“女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可见一斑。

女孩子追求物质有错吗

先不说为何没有针对男生做同样的测试,也不讨论这种“钓鱼执法”的正当性,这无疑是将女生受害事件归咎于防范意识不够,连好心指路也成了被谴责的原因。可以想见,这样的内容正中那些戴有色眼镜者的下怀,成为泼向女大学生的一盆新脏水。

仅仅在我们随机找到的这几本读本中女孩子追求物质有错吗,就发现了如此多的问题,足见这些深植于社会人心中“有毒”观念,如何普遍地渗透到进了大学生教育之中。

女孩子追求物质有错吗

实际上,除了女性,同性恋在高校教育中也成了被“污名化”的对象。不久之前,淮阴师范学院下发给学生的《卫生健康教育手册》中,有大量涉嫌歧视同性恋的内容,也在网上引发了争议。

女孩子追求物质有错吗

截图显示,《手册》中载有“同性恋违背自然法则,在性格上有缺陷,情绪特别不稳定”“同性恋会教唆引诱正常人,给正常人造成不安全感”“同性恋寿命比正常人要短,由于同性恋是一种变态行为,其心理意识与生命体特征相悖”“同性恋吸毒的可能性较大”等内容。

这种集污言秽语、恶意诋毁、无知偏见之大成的内容,竟出现在高校的教育手册中,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校方的熟视无睹乃至默许。直至舆论发酵,淮阴师范学院才回应称核查后发现确有不妥之处,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回收下发的手册。

高校教育手册对于同性恋的“污名化”当然不是个例,淮阴师范学院已经算是“知错就改”、从善如流的了。

三周前,我们的出版资讯曾经关注过“恐同教材案”败诉一事。四年前,西西(化名)给暨南大学出版社和两位主编寄去了一封公开信,要求修改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中关于同性恋歧视的错误言论。

女孩子追求物质有错吗

女孩子追求物质有错吗

出版社以此事是编者的责任,出版社概不负责为由拒绝修改内容。西西在听取了律师的建议后,根据《民法通则》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毒教材”错误、误导等明显内容质量问题为由,把暨南大学出版社和京东网告上了法庭。

尽管西西曾提交三十多份材料证明“同性恋不是病”,其中包括新闻报道、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会议上的发言、精神科学及心理学领域著作,以及涉及同性恋权益的诉讼判决书等。但在9月2日,她还是收到了判决书,判决称“同性恋属心理障碍”不是“知识差错”。距离此案立案已过去超过三年。

西西的代理律师葛昂分析,立案难是同性恋反歧视诉讼案的一大难点。由于难以证明“恐同”图书内容与同性恋者存在侵权关系,便只能以产品质量作为案由。

值得高兴的是,在诉讼过程中,西西留意到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恐同教材”问题,并出现了自发行动,包括建议编者修改、微博曝光等。至今仍有网友及志愿者团体持续曝光“恐同教材”问题。

可以想见,这些对女性恶意满满的大学新生读本也很难通过诉讼来予以纠偏,但只要每所大学的学生都不受“护校心理”的牵绊,勇于曝光,这些现实中的阴暗角落就会一次次被照亮。

通过一次次舆论风波,那些位居高位者、掌握资源者、传道授业者也能直接感受到新一代年轻人观念的更新,“被迫”放下早已过时的观念。唯有如此,社会整体的舆论环境才能有望一点点改善。

女孩子追求物质有错吗

女孩子追求物质有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