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小猪生活-女性生活 本地生活常识 时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女人 > 时尚女人 >

时装

时间:2023-05-11 17:00人气:来源: 小猪生活

女性时尚类杂志

女性时尚类杂志

1990年代末,来自比利时的设计师Jurgi 因概念先锋、工艺复杂的设计,广受业界赞誉。作为“第二代比利时设计师”的代表人物,他行事低调,鲜少露面,尤其近些年来,更是隐匿于公众视野之中。然而,数个月前,他罕见发声了。

1月底,巴黎高定周期间,Jean Paul 发布了由 担任客座创意总监操刀的全新高级定制系列。当人们感慨于该系列所承载了先生的利落剪裁与先生一贯的戏剧化廓形时,其中的第二号造型引起了注意—它与Jurgi 1999秋冬系列中的一款设计有着高度相似之处—衣服前襟同样有着撕裂状的白色布条装饰,且有着外露的白色缝线。

自1995年推出个人同名品牌首个系列以来,以特立独行的发布形式及考究的创意著称。他的设计带由侵略性,有着独属于比利时的暗黑特质,在此基础上,他也经常将艺术、社会评论、政治观点注入设计当中。从个人表达到宏观议题女性时尚类杂志,私人视角下的细腻叙事在不同广度的角度切换中,更迸发出一种蓬勃发展的美感。例如1999秋冬系列,他选择在塞纳河沿岸发布,模特们置身于大型玻璃盒子中,狭小的空间与背后奔腾的流水形成感官上的强烈对比,此时,这场静态展示似乎也演变为了一场艺术表演,引人思考。

此外,也重视工艺和剪裁,那些古典的廓形,略带有传统英国军装的影子,但更暗含激进意味,有着强大愿景。通过在时装中添加装饰元素,他擅于将寻常之物进行颠覆,那些传统、高雅的作品,更平添“手作之美”。

时装,从不只是时装本身,深谙这一点,也在职业生涯中始终践行着,直到2003年。该年,受到9.11事件的后续影响,品牌发展受阻,财务状况不甚理想,他最终选择关闭个人品牌。

从2003年至2023年,两个十年,在来去迅速的业界,于今年初因“ 抄袭事件”再次受到关注,无疑从侧面证明了其设计具有超越时间的永恒性,即便在当下的业界,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对于此事,一反常态,罕见地在社交媒体发声,我们也有幸与他取得联系,就此事件与他展开了一场真诚的对话。

女性时尚类杂志

Jurgi ,由 摄于2023年

不久前在你身上发生了一件特殊的事—Jean Paul by 其中的一件作品与你过往的作品有高度相似之处。你是如何发现这件事的?

无意发现的。1月26日早晨,我正翻阅社交媒体,看到了由 设计的Jean Paul 高定系列的图像。

对于这件事的发生,你作何感受?

这是一种非常令人失望、不被受尊重的情况。对于剽窃事件,受到被剽窃牵连的人必然都有如此感受。这不仅仅关乎我自身,对我的团队、合作者、投资人和消费者,这些一直相信并支持我工作的人,同样如此。当然,想必还有Jean Paul 先生本人的遗产。先生是我非常尊重的设计师,他代表时尚的创新和界限的突破,他也成功地创造了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时尚风格。

广泛认为, 是一名出色的设计师,然而他做了这件事,似乎更加让人震撼了。

所以他这么做,更是令人不可理解,甚至愚蠢至极……

女性时尚类杂志

女性时尚类杂志

Jean Paul 2003春夏高定系列

由 设计(左图)

Jurgi 1999

摄影 ,妆容 Inge (右图)

抄袭这件事在行业当中,人们某种程度上已经习以为常了。此前也有诸多著名的设计师被暴出,其作品与其他设计师的作品有高度相似之处。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业坏现象?

非常有趣的问题!抄袭或剽窃是不合法的,这是偷走他人的工作成果。法律上对于此类现象也有条文规定。不幸的是,它屡屡发生……我很现实地说,它还会继续存在。这类现象有损于行业的整体声誉,也是对设计师“专业”之美的侮辱。

倍感遗憾的是,行业里对它存在着一定的容忍空间。而这类现象常发生在学生、年轻设计师,或者像我一样被认为“被遗忘”或“不知名”的设计师身上。这使得抄袭性质更为恶劣。

但必须得承认,有些涉及抄袭事件的设计师发表道歉了,甚至没有发声,这件事情在一段时间后就会被人们遗忘。这是非常不健康乃至不道德的?

当然了!抄袭者非常了解人们的忘性,当事发过后一段时间,便鲜有人讨论了。因为生活还得继续,同时,人们也擅于遗忘。在这种情况下,抄袭者钻了空子,逃脱了惩罚。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抄袭者在事情败露之时选择缄默,不作出回应。这是完全不道德,甚至是反常的行为。

女性时尚类杂志

Jurgi 2001

摄影 ,妆容 Inge

在你看来,行业该如何做出改变,来避免将来更多的抄袭事件?

首先得认真对待此类情况,并以礼貌、体面、真诚、谦逊的方式做出回应。当你犯了重大失误,那么就应该有勇气去承担过失,为错误负责。然而不幸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此回应并不会发生……

并非所有被抄袭的设计师都会付诸法律行动。设计版权始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当面你对着拥有专属法律团队的大型时装屋或国际集团时。就我而言,我面对的是Jean Paul 时装屋,它隶属于西班牙时装集团Puig—一家实力雄厚的大公司。

如果设计师不采取法律行动,业界似乎就会转身就忘。如此案例此前发生过多次。抄袭者对被抄袭者的控诉毫无反应,也៿绝回应,反之,他们默不作声,等到风波过去,卷土重来。

许多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时尚媒体在此类问题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经常对此避而不谈,然而,对抄袭问题作出相应的报道和评判理应是媒体的责任。如果行业内的重要人士和相关机构都忽略此类问题,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此类问题会继续发生,且如同之前一样,令人感到傲慢且无理。试想如果人们忽视和容忍剽窃这种不公正行为,那么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

目前,你有收到 方面的信息吗?

至今毫无音讯。

除此之外,让我们来聊一聊其他话题吧。你最近过得如何?在忙什么?

从2019年起,我卸任了海牙皇家艺术学院时装与纺织系的负责人和教师一职。目前,我正在给自己充电,也在留意接下来可能的机会。在设计、顾问、教学等方面,我仍有许多故事要讲。如今,Jean Paul 事件占据了我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我希望我们能做出改变,尤其是当其他设计师应对如此问题时,希望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女性时尚类杂志

Jurgi 2001

摄影 ,妆容 Inge

对于长期以来的教学工作,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热爱教学。与年轻、有干劲、才华横溢的人一起工作是一件美好的事。在我的工作室里,我与许多学生、实习生共事,或者是让富有远见和拥有非凡故事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我一直钟情于如此模式,这给我带来许多积极能量。

我对这份教学工作深感自豪,在职期间,学校的时装与纺织系有了长足发展,学生工作相关创新质量显著提高,我也有机会把重要的新教师介绍到系里。这对彼此都有很大影响。有诸多国际学生就读于这所学校,在我看来,国际化的视野是促使时尚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不同文化、观点和情感的融合,不仅对学生本身,也为时尚的和设计的方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它带来了开放性和趣味性,融合了多种新鲜想法,也促使了尊重、宽容和创新。

我从同学身上接触到大量新鲜事物,在任何一所学校中,这都是教学大纲所不可能囊括的。作为系负责人,我有机会创造如此氛围,能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非常棒!

你的教学风格是怎样的?

首先,我一直在带毕业生的设计课程,与这门课程的最初几年相比,此阶段需要不同的教学理念。因为毕业生们在此前已经探索了个人的创造性身份,而在此时,他们有权最大限度地独立讲述个人故事,因为,在指导创造的过程中,我必须敞开心扉聆听他们的心声。

这需要你能够理解、观察、感受每个学生的情感,以及了解学生希望如何用创新、独特、现代的设计方式来传达这些情感,也要对他们的世界给予最大的尊重,给予激励,帮助他们应对困难甚至失败。“讲述故事”是时装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是最高层次元素。我经常对学生说,你可以向我尽情表达,但更重要的,你需要做到的是,不加以解释,能让我从你的设计中直观地理解到它。

我对我的学生非常真诚,这意味着如果他们设计推进过程出现失误,需要修改方向或拿出新的解决方案时,我也直言不讳。我也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犯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能从中受益良多。犯错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当然,谁都不希望频繁犯错),你必须学会与它交锋。如果你成功地以建设性的、聪颖的、积极的方式与其打交道,这将对你的性格和个性有益,而这对时装设计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作为教师,我只能全心尽力地去指导和辅佐学生,他们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对自己的设计负责。

女性时尚类杂志

Jurgi 2000

女性时尚类杂志

摄影 ,妆容 Inge

在你看来,教书育人与从事时装设计,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设计师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起全责,不再像在学校一样,有教师的指导了。教学是指导、激励、启发和帮助学生,通过尽可能多的灵感元素,来推动他们的项目进程、᠀展视野。这是设计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合作,但最终,学生才是决策者,是自己设计的负责人。

在学校里学习设计是一回事,毕业后,面向市场从事设计又是一回事。那么,面对两种境地,你会分别给学生关于个人创作的什么建议?

无须害怕,做你自己,忠于内心及自我的创意世界。

保持聪慧,学会与他人合作。对设计师而言,进行不同领域的合作至关重要,缺失了这一环,那么你就难以成功。你也可以跳出时尚,进行跨领域工作,它不仅会带来重要灵感,还能帮助你从另一个维度观察自己的作品,精进创作。

尝试职业生涯中的多种可能性,这会激发你的想象,有时不仅启发你的时装设计,甚至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新机会。

学会以聪明的方式进行妥协,但最重要的,切勿失去你的创造性身份。如果有时你必须得面对未知情况,那么就应该向专业人士寻求建议。

最近行业有个流行趋势—千禧年的时装风格再次回归了,而千禧年正是你从事时装设计的活跃期。你如何看待这个趋势?是否有可能,这个趋势是 事件发生的原因?

说实话,我并不了解。我认为流行趋势是肤浅的,它来得快,去得也快,我并不喜欢它。过去几年,时尚界发生了许多变化,然而,并不是所有变化都是最好的。如今,行业更多地与“产品”和“企业概念”有关。创造力或创新,不再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了。这令人感到惋惜,而这或许就是上世纪末的时尚如此激动人心的原因吧。当然其中还有一些例外!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卫”是最大的赞美,也是设计师的终极目标,它也受到了时尚爱好者的欢迎和支持,同时,行业也在拥抱前卫之风。但最终,巨大的经济利益占据了风头,将行业发展到了如今这个局面。有时,我们会在当下某些时装秀上看到一些对这一时期的浅白的怀旧之情,但实则,有时其中并不总是蕴含诚挚的敬意。

女性时尚类杂志

Jurgi 2001

摄影 ,妆容 Inge

行业的另一大趋势是的流行,你的作品在二手市场上备受欢迎。对于此趋势,你有什么感受?当看到你二十年前的作品再度流行,有什么看法?

人们收藏对他们有着特殊意味的作品,这令我很感动。我时常遇到有人告诉我,他们仍然乐于穿着20多年前购买的我的设计。这让我感到骄傲,也感到敬意,于我而言意味良多。这是对设计师的绝佳赞美,因为这意味着你的作品并不流于表面,也不突破了潮流。不得不说,我也有一些 的作品,尽管它们已经有20多岁了,仍是我最爱的衣物,我仍在穿着。

了解到人们对作品诚挚的热情时,我感到惊讶。在如此一个过度消费、产生过多垃圾的时代,这简直就是一缕希望。它意味着许多人正在重新找回真正的价值、注重品质。

在你从事时装设计期间,你注重工艺,与Inge & 合作的视觉也震撼人心。从某种程度上看来,你似乎始终是特立独行的?

绝对的特立独行。我从来不反时尚,反之,我太热爱时尚了。我渴望带来新的时尚观点(例如我不举办传统的走秀,而是在巴黎进行静态展),或质疑现有的和主导的美学。那时,我与 和Inge 成为灵魂伙伴,我们志同道合,共创佳作。我与比利时平面设计师Paul 的合作也是如此。我们是非常好的朋友,也常一同工作。

我一直尝试以我的节奏、以不同的方式工作,但这过程并不总是容易的,因为在很多方面,往往牵扯到复杂的事物。所以,我猜,因为这样,我有了如此评价:Jurgi“很难搞”。我并没有感到不愉快,反之,它极大地激励了我。

女性时尚类杂志

Jurgi 1999

摄影 ,妆容 Inge

你离开行业已久,说实话,在这段时间,你是否有过后悔,或是想念时装设计的某个瞬间?

我收获了美好回忆,经历了诸多美妙且非凡的时刻。老实说,我一点也不后悔,反之,心存感激!我愿意重新经历这一切,当然,会以更聪明、更合时宜的方式。然而当我不得不终止品牌运营之时,确实感到巨大的感伤和失望。但我必须朝前看,幸运的是,我的确做到了。活在过往是不可取的。

与此同时,我还了解到了生活中的处处惊喜,所以,应该对所有事物保持开放态度。况且,20多年前,谁能想到你我会在这一刻进行这场对话呢?

Inge 和 都来自比利时,我观察到,比利时创意人才之间经常有着密切的合作。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何?

多数比利时人有着高忠诚度,但这种忠诚并不是一味听取,而是经过彼此的观点交换、集思广益而成。就、Inge和我而言,我们熟悉彼此的作品和美学风格,因此合作相当顺畅。当然,这也给予对彼此能力的信任、对创意愿景和工作方式的极大尊重。正如你提到的其他比利时设计师和他们的合作中,我认为也是如此。在对待如此事物上,比利时人非常较真。

女性时尚类杂志

Jurgi 2003

摄影 ,妆容 Inge

我长期以来被比利时创意人士和比利时时装所深深吸引,而比利时的风格美学也成为行业内独特的存在。我也曾思考,为何“比利时美学”会产生并至今影响深远。可否为我解读?

好问题,但不好回答。这可以追溯到著名的安特卫普六君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许多方面都是令人惊叹的时期:这是一个拥抱自由创造,崇尚创造自由的时期,以至于我认为现阶段的年轻人很难理解那时究竟有多精彩。在许多方面,那时与七十年代是完全相反的,前卫风格(avant-garde)一时无两!

在巴黎,Jean Paul 、 和 激励了当时许多年轻设计师,日本设计师的审美也让我们大吃一惊。而早在1970年底, 就开始突破时尚界限!人们对完全自由的创造力保持开放态度,甚至渴求它。时尚界冒出了如此多激动人心的新事物,但人们还想看到更多。优秀的杂志,如《i-D》和《The Face》在这场演进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们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平台,与此同时也极大地鼓励了创造力!这种激动人心的局面为安特卫普六君子提供了一个国际舞台,让他们能在伦敦时装周期间向国际时装界展示作品。

他们立即收获了关注,他们惊人的才华,新颖创新的设计,证明了他们是值得的。与现有价值观相比,其中或许会有一些激进或有存疑的概念,但他们通过设计所传递的个人信息,是值得钦佩的,即便用现在的目光来重温这些作品,仍能感到诚挚、关乎个人的美学风格。

由于与其他现有的既定时尚概念截然不同,他们很快在行业内占据了一席之地。除了设计本身,对于妆容、模特的选择等方面体现的强烈风格,也令业界感到惊叹。每一次,他们都成功地呈现了令人叹服、高完成度的品牌形象;每一季,他们都在重塑自我!

我这一批设计师是安特卫普六君子的继任者,我们有着同样乐观的雄心壮志:既然他们可以,我么也一定行!事实上,业界对我们这批人感到好奇,并同样怀着期待,关注着我们。当然,在早期,我们以某种方式效仿了安特卫普六君子,比如他们的商业模式,以及独立和自由的工作形式。

但,“比利时风格”难以概括,每个设计师都有其个人审美,甚至个别人之间的美学天差地别。强烈的创新意识、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女性时尚类杂志,这无疑是比利时精神。比利时设计师都是迷人的故事讲述者。我们的故事私人化、充满自信,不囿于形式。我们也有着永无止境的勇敢野心,即审视不足的,并在必要时质疑现有美学。

我们努力工作,并非常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热诚之心。我们并不容易满足,反之非常明晰自我目标,且为之奋斗。当然,我们也不太喜欢肤浅的事物。我们的审美不仅体现在时装,也体现在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比如艺术、建筑,以及所有其他可能的美学领域。也许最重要的,我们都非常热爱时尚!这就是我们愿意成为设计师,愿意投身设计事业的,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

这关乎对“职业”的真正热情,值得令人钦佩的迷人故事!

据我了解,与你同一时代的设计师,正是在行业大展拳脚的年纪,尽管有些不再从事时装设计,也在不同领域进行了创意工作。那么,你有可能再度推出时装系列吗?

当然,为什么不呢?但到时候肯定会有所不同,因为我会从年轻时犯下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当时机成熟时,我愿意重新开始设计,并像以前一样,全心投入热情、动力。

2017年你和《Dust》杂志推出了“”胶囊系列,简直像是一枚重磅炸弹。尽管只是若干单品,但依旧激动人心。有可能你在将来会有其他合作吗,即便不是在时装领域?

很感谢《Dust》杂志找我邀约。除了胶囊系列,项目还包括一个大型专访,以及我早期作品的拍摄。这个项目非常令我兴奋,我也很愿意合作!我对许多不同领域的邀约、机会保持开放态度。它可能是一个系列,但也可能是艺术指导或顾问,就像我在2017年为所做的那样。时尚教育同样是一件令我感兴趣的事情。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会拭目以待。在等待的过程中,我知道,生活充满了惊喜,这令我着迷甚至兴奋!

女性时尚类杂志

Jurgi 2002

摄影 ,妆容 Inge

撰文 刈义

采访、编辑 Mark Liu

排版 Tokio

女性时尚类杂志

标签: 时装(2)

上一篇:人物杂志时尚集团

网站首页

下一篇:没有了



本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