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在做什么,想什么,然后认真听,给与回应。
前两天,陪女儿读童书,没想到竟被一只企鹅“教育”了。
故事中的小企鹅,常被妈妈吼得四分五裂:脑袋飞到宇宙;肚子落入大海;翅膀掉到热带丛林……
女儿先是被我夸张的演绎逗得咯咯笑,然后突然说:
“妈妈,你上次吼我的时候,我也像小企鹅一样被炸飞了。”
女儿天真的“童言”让我尴尬不已,回忆起来才发现,对着孩子我们不知不觉采用了“极端”的沟通方式:
“这么简单的题也错,你没长眼睛?”
“现在不好好学,以后要饭都排不上号!”
生活中,这样的话,不绝于耳。
对父母而言,说句话只是几秒的事,但对孩子而言,父母的话直接影响他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以及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美国临床心理学专家马歇尔·卢森堡曾说:
“当语言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汲取爱和能量的源泉,泉水优质与否,沟通的方式是关键。
三流的妈妈,靠吼“压制”孩子;二流的妈妈,靠说“降服”孩子;一流的妈妈,靠倾听“赢得”孩子。
01
妈妈声音越大,孩子越不会“说话”
很难想象,光彩照人的“偶像剧女王”陈乔恩,童年的底色竟是灰色的。
一期访谈节目中,她讲起自己的心酸往事。
从小,妈妈对她严厉至极,只要达不到要求,等着她的都是“魔鬼般的叫声”。
用她的话说,“童年很没安全感,活在恐惧中,不知怎么和妈妈讲话,特别怕她吼我。”
妈妈长期的语言威慑,阻断了母女间的情感连接,以致20岁前,她都没主动拉过妈妈的手。
在妈妈的“高音”鞭策下,看起来陈乔恩如今事业有成,而实际上童年的阴影从未消散。
她曾自爆自己有过抑郁倾向,能好几周不出门。
当妈妈把孩子当成情绪的释放口,有的孩子即使当时迫于淫威被震慑住,但内心积压的不安和恐惧却如定时炸弹,随时可能被引爆;而有的孩子则会复制妈妈的分贝,变得愈发“失控”。
很多时候妈妈吼声越大,孩子不仅不会“说话”,更不会“听话”。
前几天,带孩子在游乐场玩,一个“小恶魔”冬冬让我印象深刻。
他不是抢别人玩具、就是欺负同伴,最后孩子们只能去他妈妈那里“告御状”。
但他妈妈骂得越凶,他反而越肆无忌惮。
最后,他妈妈无奈地说:“在家也是,脾气很臭,吼他无数次了,完全没用,现在他声音比我还大,真没办法。”
在妈妈眼里,儿子天性顽劣,而实际上儿子不过是“录音机”,妈妈才是“发声源”。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说:
“毁掉一个孩子很简单,不用游戏和贪玩,只要父母常年吼骂他。”
她曾对1000名未成年人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家常被父母吼叫责骂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最大:
25.7%的孩子“自卑、抑郁”;56.5%的孩子经常“暴躁”。
语言是有情绪的,我们对孩子说的每句“狠话”,都在孩子心中留下清晰的伤痕,虽表面看不见,但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真实的。
如果这样的感受堆积过多,最后孩子只能要么向内找出口,变得沉默、自卑;要么向外“释放”,变成一个“情绪化”的孩子。
02
妈妈说得越多,孩子“跑”得越快
知乎上有人问:
“有个爱说教的妈,是种什么体验?”
看到一个高赞回答:
“只要妈妈开口,我耳朵就想‘跑’。”
为什么明明是为孩子好的道理,孩子就是不想听?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超限效应”,指的是机体在接受某种刺激过多时,会出现自然逃避的现象。
道理本就是个中性词,一旦“杠杆”偏向居高临下的说教,孩子听得太多胎儿20周的实际样子,耳朵自然会长茧,不但听不进,甚至从“脚指头”开始反驳。
看过一期综艺《幻乐之城》,伊能静在节目中聊到和儿子相处,“妈味”十足的她,在儿子这儿竟翻了车。
她说和儿子第一次吵架,是因为儿子想学剪辑,而她用了一堆分析、论证来说服儿子学编剧更有出路。
喋喋不休了半天,最后被儿子一句话噎住。
儿子反驳:
“你用你知道的事来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来你又没去过!”
教育家杜威曾说:
“教育从不是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过程。”
孩子只会从自己出发去看世界,告诉孩子这杯茶好喝,和孩子自己体验过后说“好喝”完全是两件事。
居高临下的说教,表面看是在沟通,实际只是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没主动权,自然会因为没有参与感而选择逃避、反驳。
而真正良性的亲子沟通,从来靠的不止是舌头。
03
妈妈耐心听,孩子才会说
育儿专家卢勤曾说:
“亲子沟通的很多问题,大多因为父母说的多,听的少。”
在《好父母,好孩子》书中,她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儿子放学到家,开始都会兴奋地和她讲学校的趣事,但一开始她忽略了儿子需要一个听众的需求。
因为工作忙,每次儿子和她讲话,她总觉得耽误时间,眼神左顾右盼,一副“你快点说完”的样子。
久而久之,儿子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话说完,只能加快语速,最后竟造成了语言障碍,讲话开始结巴,越来越不自信。
发现孩子的变化后,卢勤开始反思,改变自己的“倾听”模式,不再做高高在上的指导者,而是放低姿态胎儿20周的实际样子,耐心地听孩子说,看到孩子眉飞色舞时,给与会心的一笑。
就这样,孩子越来越喜欢和妈妈分享“小秘密”,性格也更加活泼开朗。
所以,想解决孩子的问题,第一步得打开我们的耳朵。
倾听是父母育儿必备的能力,正如一句话说得好:“孩子的教育80%在于沟通,20%在于教导。”
妈妈只听不“说”,看似偷懒,却让孩子感受到用心的关注, 心理学中有个"霍桑效应",说的就是倾听的重要性。
美国有家叫霍桑的工厂,工作环境一流,福利待遇完善,但奇怪的是里面的员工积极性不高,导致工厂的生产效率低。
为此,心理学家们专门成立研究小组开始对工人进行“谈话实验”,想找出“症结”所在。
两年多时间里,心理学家们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在沟通过程中,耐心倾听,而不是反驳训斥,当工人们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抱怨、意见全部发泄出来后,工作的心情越发舒畅,自然干劲也十足。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真正被关注时,便会刻意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
大人如此,孩子亦如是。每个不听话的孩子心底都有一个声音,只要我们愿意“听”,孩子都会开口“说”。
父母学会有效倾听,孩子说话才更有“底气”。
04
《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曾提出一个重要的亲子沟通原则,“共情关注”:关注孩子在做什么,想什么,然后认真听,给与回应。
但亲子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常被五只“拦路虎”,阻断了和孩子的“共情”联结。
氓:高高在上;
盲:空讲大道理;
忙:没空交流;
芒:话中带刺;
茫:不知如何沟通;
当我们打开耳朵,冲破这五种阻碍,学会共情,孩子一定会在爱的尊重下,敞开心扉。
苏格拉底曾经说:
“自然赋予我们一张嘴,两只耳朵,就是让我们少说多听。”
教育路上,我们共勉!
作者:麦小麦,来源:女儿派(ID: ),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这里都懂;愿她们一生纯良,一生知礼,一世得体。
特别推荐
早孕试纸两道杠一定怀孕吗?一般怀孕几天
当发现自己是两条杠的时候多半会认为自己已经怀孕了,但是早早孕试纸两条杠一定是怀孕吗...(129)人阅读时间:2023-10-25女性外生殖器
5请问什么是女性外生殖器异常?问:请问什么是女性外生殖器异常?常见女性外生殖器发育异常...(169)人阅读时间:2023-10-23小孩没有身份证怎么挂号
小孩没有身份证,多指小孩没有父母的陪同,此时家长可以通过书籍、手机、各种社交活动、...(194)人阅读时间:2023-10-22早孕试纸两道杠,一定就是怀孕了吗?
她们只为早孕试纸上的那两道杠而辛苦耕耘。早孕试纸两道杠,也有可能是空欢喜!早孕试纸...(179)人阅读时间:2023-10-18【排卵试纸怎么用】排卵试纸怎么看
排卵试纸什么时候用?在排卵期使用排卵试纸测排卵,能发现是否排卵,如果有备孕计划的夫...(169)人阅读时间:20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