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最近有道菜很火,蛤蜊炖蛋,它有丰富的蛋白质,老少皆宜,现阶段特别适合食用,发音又像隔离等待。
我们既要屏牢,也要吃好。
适度储备必需食物
因疫情期间的隔离或闭环管理,城市脚步变慢,居民外出骤减,因此有必要储备一些食物;哪些食物是看到就要拿下的呢?
米、面、油、鸡蛋、肉类、冷冻鱼虾、蔬菜和水果,买它们总没错。
预包装的食品容易叫人迷茫,哪些是可以“抛弃成见”快速下单的呢?
一般来说,半成品预制菜、方便面、免煮麦片、常温奶、午餐肉、鱼罐头、冷冻蔬菜、水果罐头等,日常进餐出现率高,建议储备一些;方便面、罐头、冷冻食品虽不及新鲜食品的营养价值,但它们耐储存、易烹饪,正是为了特殊时期而存在的。
不怕没得吃,不要吃太多
上海在疫情期间的物资供应方面值得市民信赖,因此不建议盲目、大量囤积食物,吃掉一些,见空再补,提倡节俭不浪费。
三餐保证蛋白质、蔬菜和主食,足以保障特殊时期的营养。
华山医院营养科在2020-2021年接诊过数十位来就诊的肥胖患者,大都是2020年新冠疫情大爆发隔离期间开始发胖,有患者甚至在短短一个半月内胖了30斤,两年内反复减不下来,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这不得不给我们敲个警钟:不怕没得吃,不要吃太多。
那些十分好吃的食品,像薯片、起司蛋糕、冰淇淋、奶油饼干、酥炸麻花、香瓜子、炸花生等,非营养所必需健康饮食建议,建议不要囤或少量买。
注意食品安全健康饮食建议,减少意外就医
居家期间食品安全不能掉以轻心,食物烧熟煮透,剩菜储藏得当,再吃时加热不马虎;叫外卖的话也不推荐生鱼片、色拉等品类。
居民们在大量储备食材时,难免遇到过期、胀袋、变质食物,吃之前一定记得检查一下,避免因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意外就医。
继续呼吁家庭成员使用相对独立的餐具,减少病毒及细菌传播,从生活习惯上积极防控疾病。
保持生活节奏,情绪更易稳定
大脑喜欢规律的生活节奏,居家期间继续规律入睡和起床,进而带动正常的进餐节奏,能减少饥饿、避免乱吃零食,这些措施对情绪的安定作用可谓“润物细无声”。
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待产孕妇、乳母、等着就诊/手术的患者,建议转移注意力,远离嘈杂的网络信息,重要的信息请家人或朋友及时转达,这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情绪管理;疫情总会过去,过度焦虑却会给人带来伤害。
摘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微信公众号
9.20全国爱牙日 | 关爱老年口腔,乐享健康
彭雅)2023年9月20日是第35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题是“...(62)人阅读时间:2023-10-26健康生活成为云南底色
大健康产业初显在积极发挥云南白药、昆药等本土企业的带动效应的同时,云南省瞄准特色化...(61)人阅读时间:2023-10-26携手赴社区,共创老年健康生活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7月12日讯】(通讯员:陈黎 谭昱鑫 孙楠)2021年7月11日...(52)人阅读时间:2023-10-26老年人健康宣传(精选5篇)
老年人健康宣传范文第1篇2健康教育对农村老年人体检态度的影响2.1健康教育对农村老年人生活...(153)人阅读时间:2023-10-26健康饮食
演讲文稿:新世纪健康饮食32010年7月20日健康教育志愿者行动队所以我们不得不相信,错误的饮...(190)人阅读时间:202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