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今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亮上海,一轮覆盖全市2500万人的核酸检测正式开启。规模空前,史无前例。
这些天,不少人做核酸做到麻木,可能并不明白这背后的含义。这是总攻的开始,是决战的号角!此时此刻,全市人民都要闻令而起,要向同一个方向冲锋,才能一鼓作气,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昨天,有一个消息让人悲伤。松江区一位名叫奚健的小区物业经理,心脏骤停倒在了抗疫一线,经送医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这背后是一个令人动容的事实:上海这轮疫情爆发,已经超过一个月,无数像奚健一样的医护人员和基层工作者,已经不眠不休奋战至今。他们的压力与疲惫,已经接近可以承受的极限。
不光是一线工作人员,很多上海人,也都感到身心俱疲。我们经历了抢菜抢不到的慌张,经历了看病就医的艰难,经历了被禁足在家的苦闷,经历了当志愿者的辛劳和委屈……每个人都不容易,都为抗疫大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正因付出了如此的代价,我们才更要珍惜,更要继续加油,继续坚持。如果我们向前冲了九十九步,却在关键时刻往后退了一步,让一切前功尽弃,我们无法原谅自己,更无法承受严重的后果。
最近,很多人都在朋友圈里晒自家领到的大礼包,很欢乐,很开心,有人甚至在探讨菜的烧法。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物资的供应正在慢慢完善、逐渐跟上。这背后有上海自己的努力,也有全国人民的支援。
昨天有人在抖音上发了一段视频,配文说:“眼泪都掉下来了。”那是申城空无一人的高架上,突然开来了长长的大巴车队,配着铿锵的BGM(背景音乐),是如此激动人心。那是增援上海的医疗队来了!
武汉疫情爆发时,上海第一个逆行出征,除夕夜派出援鄂医疗队。如今,上海有难,同样八方支援!他们来自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江西、天津、海南等省市,从昨天到今天集中抵达上海,迅速投入到核酸检测和医疗救治当中。
还有上海的方舱医院、隔离点、定点医院,每天都在不断增加、配足,确保确诊和无症状病例应收尽收,日清日结。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形势正在向好,在我们自己的拼搏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决战的时刻终于到来!
今天的全市核酸检测,就是总攻的发令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强传染性和高隐蔽性,决定了此时此刻,必须要有一次彻底的全员核酸筛查,才能摸清疫情底数,为接下来的“打法”提供数据支撑。打仗打的是情报,数字必须精确,才有参考价值。这就必须我们每个人都尽全力配合。
这段时间,很多人对核酸检测有些抵触。一方面是担心检测中被感染,有恐惧心理;另一方面是检测了那么多次,有点厌战情绪。这些都可以理解。
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医护人员和社区干部、志愿者要多想一点,设计好最优、最安全的流程,要扫楼敲门,扫街找人,确保无一遗漏,万无一失;每一位居民则要做好自身防护,戴好口罩,准备好健康云登记码,保持两米间距,快速做完,快速回家,继续“足不出户”。
昨天,有位网友提议:今天做好核酸戴好口罩后,对医务人员说声谢谢,尤其要谢谢外地援沪的医护人员。“请看着对方的眼睛,说声谢谢!”这是非常好的倡议。但真正的感谢,其实是充分准备,高度配合。这是上海人的素质与腔调,是对医护人员辛劳的最好报答。
一个月来,所有上海人都经历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那些汗水与泪水,已成为一段刻骨铭心的城市记忆。有些事,不是因为成功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成功。战胜疫情,拥抱如常生活,是每个人的心愿。团结起来,再坚持一下!多年以后,当我们回想起此时此刻,一定会为自己而骄傲。
天骑医学创新肺结核诊断技术惊艳世界
但是,当前我国结核病流行形势仍然严峻,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位居全球第2位...(176)人阅读时间:2023-10-25海通医药|疫情防控优化措施“新十条”
疫情防控优化措施“新十条”发布,关注社会活动或将恢复下的医药相关板块。...(161)人阅读时间:2023-10-21严歌苓北师大唯一学徒:放弃医学专业只
”封薇告诉澎湃新闻(),工作后意识到自己真的很喜欢写作,对医学实在不感兴趣,于是决...(177)人阅读时间:2023-10-21澎湃新闻:两医学生车站救人无效遭网络
两医学生救人无效遭恶评,逝者家属:恶评不道德,感谢两女生近日,两名成都中医药大学医...(52)人阅读时间:2023-10-20恒大向中国医学科学院捐款1亿元,设抗病
2月1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官网发布消息,中国医学科学院收到恒大集团的1亿元捐赠款项,用于...(95)人阅读时间:202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