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无疑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概念,拿到高分的考生就是精英?
“其实,与其说是精英教育,不如说在这些地区形成了一种精英教育的环境”。廖新波坦言,高分是否意味着精英,还要看今后培养出来的成果,“只能说有些专业,成绩好的才能进入,成绩不好的,根本没有机会。”
成绩好只是医学生入门第一步
2014年7月12日,香港媒体报道称,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院长梁卓伟曾介绍,2014年该院收生平均分为38.5分,最低也有36分,即6科。医学院所收157名学生,六科考达42分满分的有六人,40分以上的则有44人,占学生总人数近三成。
李嘉诚医学院的大一学生马国鸣是香港2014年的文凭试状元之一,他告诉澎湃新闻,自己立志学医有两个原因,一是特别喜欢生物,学医能延续他的兴趣;另一个就是为了理想,“我自小的梦想就是帮助有需要的人,而我觉得医生是一个特别的行业,你可以直接帮助最有需要的人,不单单是治他们的病,还能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我选这个学科也是受到香港SARS的影响,医护人员的勇敢给我很大的启发,所以跟随他们的步伐。”
马国鸣的亲友无一从事医护行业,父母在得知儿子对医学感兴趣的时候,特意收集资料让他更了解医生的风险和故事,“他们也说,这个行业是很辛苦的,你要花很多时间读书、工作,没有什么空余的时间,他们给我的建议是希望我想清楚,但是当我立定志向要当医生后,他们给了我无比的支持。”
港大医学院向澎湃新闻介绍,除了优秀的学业成绩外,医学院一直强调同情心、关心社会及为大众服务的热诚对医科生的学习和训练的意义,并期望培育学生“视病犹亲”。
据香港媒体报道,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就曾提醒学生,不要因为成绩好便读医,应了解自己兴趣及目标是否适合当医生。在升学讲座中,院方经常强调,有志入读医学院的学生应具备上述素质。
在大学一年的通识课程学习后,马国鸣谈及对医生的新看法:“医生不单单是读好书,了解身体知识,去做手术打针。要当一个好的医生,还有懂得和病人沟通,安慰他们,安抚他们,这是对我最大的启发。”
实际上,不管是内地还是香港,和其他专业相比,医学生的培养都尤为严苛,不仅周期长,而且成本高。香港《苹果日报》曾报道,香港医科生培养每年成本近60万港元。若以医科课程共五年,其中一年需前往医院实习计算,培训一名医科生所需成本达300万港元。
但在取得行医资格后,医生稳定的薪水也是其他行业所艳羡的,根据此前香港《明报》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香港公立医院副顾问医生月薪平均8万港元起,顾问医生则月薪介于10万至18万港元,这还不包括各类津贴。
面对两地高考状元的反差,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综合病区主任在其微博@谢汝石医生 上呼吁:“医生要体面,还是先靠政府!如果我们公立医院的医生已经保证有8到17万的月薪,那么医学院还会招不到好学生吗?”
香港和内地的两类医疗土壤
中国医师协会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澎湃新闻 医学,2014年65.9%的被调查医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其中选择“很不满意”的比例为19.1%。
内地三甲医院医护人员收入高,年轻医生、基层医生收入低已成为共识。两地状元的选择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王岳认为与现今整个社会比较功利的氛围有关系:“人们当下的幸福感来源于经济的基础和物质的保障,当物质基础得到保障后,人们会发现幸福来自于对社会的贡献,特别是对别人的帮助。现在医学的使命已经从治病救人转变为帮助。”
按比例计算,近年来就读医科的状元学生人数基本呈上升趋势。 孙湛 澎湃资料
【中原经济网讯】 七成高考“状元”有意愿报读医科,不过,是在香港特区。
7 月15日,等同于内地高考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发榜。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秘书长唐创时向媒体透露,2015年,香港有11名应届考生在4科核心科目和3科选修科考获最高分,荣登“状元”。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1名状元在发榜同日受访时有超过2/3表示有意报读医科,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医科成为热门专业。
而在此前,内地各省市的高考状元们也陆续择定专业,医学赫然被贴上“冷门专业”标签澎湃新闻 医学,在医疗环境、医患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这引发了高素质医学人才难以为继的担忧,香港医学专业魅力何在,能让状元们前赴后继地成为杏林传人?
医、商两科最受香港状元亲睐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是应香港“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由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于2012年开始举办的公开考试,相当于内地的高考。
香港考生必须报考四个核心科目(中文、英语、数学及通识教育)及两到三个选修科目,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5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为5-1分,其中,前10%成绩最优异的考生可获级,成绩次佳的30%可获级。
香港考评局向澎湃新闻介绍,今年有74131名考生报考文凭试,2.4万名考生本达到本地学士学位课程基本入学要求(即“33222”),占考生人数40.3% ,与去年持平。
其中,11位考生获得7科的成绩成为“状元”,在放榜当日的采访中,逾六成“状元”表示了报读医学的愿望。
事实上,香港“状元”热衷于医学专业并非2015年特例。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介绍,2014年的文凭试中,12人获7科全优成绩,5人升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就读。
香港媒体大公网2014年8月报道,香港本地各院校医科均最受文凭试尖子生青睐,除5名7科学生选报港大内外全科医学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的5科成绩或以上的考生,也是主要入读医学(环球医学领袖培训专修)、医学、药剂学等医科专业。
2012年,首届文凭试诞生的5名7科状元全数入读港大,其中两名入读医科。
另外,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00-2010年香港高考“最优状元”就读专业调查中,医学专业有6名状元就读位居第二。这一时期,共有17名高考状元选择就读工商管理、会计学和环球商业等经济类专业,约占状元总数的37.78%,高居榜首;法律和新闻专业各有5人,并列第三。
商、医两科作为热门学科,一直是香港高分考生的首选,按比例计算,近年来就读医科的状元学生人数基本呈上升趋势。
香港中文大学方面向澎湃新闻介绍,从近年大学的联招收生情况来看,中大收生成绩最高的课程、专修范围除了医学专业,还包括环球商业学和计量金融学及风险管理学等。其他学科如中文系、音乐系等,也曾取录文凭试六科或七科尖子。
内地理科状元学医竟成“爆冷”
此前,在2015年内地高考分数陆续出炉后,各省区状元们的选择亦成为关注焦点,在江苏,理科最高分考生蒋婧煜立志学医,最终成功加入清华医学实验班的消息,浓缩为“理科状元爆冷学医”一句被制为标题。“爆冷”现象让不少医务工作者感慨万千,祝福有之,更多的是对行业的担忧。
同样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00-2010年内地“高考状元”就读专业调查,选择了经济管理专业就读的状元约占总数的40.87%,遥遥领先其它专业,位居第二的是数理化基础类专业,电子信息类、生命科学类、法学、计算机类、土木建筑、自动化、外语类、中文专业紧随其后。
在内地,学医状元的人数甚至未入前十。
虽然内地与香港的中学培养方式、本科入学考试内容不尽相同,但两地“状元”们的择业差异,仍让不少人对内地医学的未来抱有隐忧。
在北大医学部副教授王岳看来,两地高考状元的选择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这一群体的选择,可以看出学生群体的价值倾向、人生和职业规划的方向。
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认同王岳的观点:“香港地区的状元倾向于填报医科,因为在整个社会来说,医生这个职业受人尊敬、收入较高并且工作稳定,愿意去学的都是考生中的佼佼者。即使不这样横向比较,单就大陆地区纵向比较也能看出一些问题。在往年,特别是大陆恢复高考后的几年,报考医科的都是高分人群,都是最顶尖的学生才报考医科的。”
作为一门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不论中外,医学教育均被视为“精英教育”。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曾在2012年对媒体说,现在医生面临的问题和社会对医生的要求,注定医生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医学教育就是精英教育,也必须是精英教育。
天骑医学创新肺结核诊断技术惊艳世界
但是,当前我国结核病流行形势仍然严峻,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位居全球第2位...(176)人阅读时间:2023-10-25海通医药|疫情防控优化措施“新十条”
疫情防控优化措施“新十条”发布,关注社会活动或将恢复下的医药相关板块。...(161)人阅读时间:2023-10-21严歌苓北师大唯一学徒:放弃医学专业只
”封薇告诉澎湃新闻(),工作后意识到自己真的很喜欢写作,对医学实在不感兴趣,于是决...(177)人阅读时间:2023-10-21澎湃新闻:两医学生车站救人无效遭网络
两医学生救人无效遭恶评,逝者家属:恶评不道德,感谢两女生近日,两名成都中医药大学医...(52)人阅读时间:2023-10-20恒大向中国医学科学院捐款1亿元,设抗病
2月1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官网发布消息,中国医学科学院收到恒大集团的1亿元捐赠款项,用于...(95)人阅读时间:202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