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第九章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就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一部关于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代表作之一。
写作背景
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去世后,整理马克思的手稿时婚姻感悟,发现马克思对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著作《古代社会》所做的摘要和批语,恩格斯研究后认为有必要进行补充来写一部专门的著作阐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即利用人类史前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更加全面深入地阐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内容简介
恩格斯以唯物史观阐释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提出:由于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私有财产,因此形成了阶级和阶级对立; 由于各阶级的冲突导致以血亲家族为基础的旧社会被炸毁,被组成国家的新社会所取代; 家庭制度受所有制支配。恩格斯根据摩尔根对美洲印第安人社会的研究,补充他本人对古代罗马、希腊和日耳曼人社会的研究材料,论述了人类早期原始社会阶段和奴隶社会早期国家形成的历史。
在本书中,恩格斯研究了史前各文化阶段与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着重论述了人类史前各阶段文化的特征、早期的婚姻和从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几种家庭形式,指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和最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恩格斯根据大量史料,阐述了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和私有制、阶级的产生,揭示了国家的起源、阶级本质及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指出国家和阶级、私有制一样,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是凌驾于社会之上而且日益与社会异化的特殊公共权力,其作用是协调各阶级的矛盾。国家随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阶级的消亡而消亡。
写作意义
恩格斯认为,在论述社会的原始状况方面,摩尔根的著作像“达尔文的著作对于生物学那样具有决定性意义”摩尔根使我们能够提出崭新的观点,这对于唯物主义历史观有特殊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和崭新的观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反映。
理论方面
目的:撰写《起源》是为了系统地研究和阐述原始社会史,进一步发展唯物史观。
原因:1、如果缺少对原始社会的考察和分析,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就不可能全面地涵盖人类历史,而仅限于反映阶级社会的历史进程。2、即使就阶级社会的历史来讲,这也无法追溯和揭示阶级与阶级社会的起源,难以完整地说明阶级和阶级社会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
重要性:恩格斯认为,将唯物史观拓展到原始社会史研究领域,揭示原始社会的本质和规律,阐明私有制、阶级与国家的起源,是直接关系到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和说服力的重大课题。
实践方面
目的:撰写《起源》是为了批驳资产阶级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问题上散布的谬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推动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背景: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欧洲各国资产阶级一方面加紧压制工人阶级的反抗和斗争,一方面竭力制造各种混淆是非的所谓“理论”,借以否定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瓦解工人群众的革命斗志。就是说,大家双方都是在使用有利于自己意识形态传播的宣传方式和内容来拉拢民众,攻击敌人。
重要性:恩格斯认为,必须以确凿的史实、严谨的论证和科学的态度讲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个重要的问题,进而揭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特征,说明他们产生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这直接关系到资产阶级进攻,澄清机会主义谬论,团结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坚持革命斗争的紧迫任务。
具体来讲:《起源》的理论共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6-10)
这本书一共写了两次序言,一次是第一版,一次是第四版,第一版序言主要是恩格斯本人对于书本大致内容所做的一个简介。第四版序言中,恩格斯把巴霍芬到摩尔根对于家庭史的观点的发展做了简述。(P8)
但是,巴霍芬证明了在个体婚姻制之前确实存在过一个男子与几个女子发生性关系,一个女子与几个男子发生性关系都不违反习俗的时代。
其后就是麦克伦南,他发现了在当时的古代和近代的一些蒙昧民族、野蛮民族乃至文明民族之间存在着一种“抢劫婚姻”的婚姻形式,这种婚姻形式出现在男子不能或在本部落找不到妻子的时候,麦克伦南将这种部落(或者集团)叫做外婚制集团。于此相对应的叫做内婚制集团。他所得出的结论是:一切外婚制的种族起初都是一妻多夫制的。因为蒙昧时期部落内部妇女缺少,这种缺少虽然被一妻多夫制缓和,但并没有消除,带来的后果就是用暴力抢劫其他部落的女子作为妻子。与此同时,他认为外婚制和一妻多夫制的原因都是两性数目不平等所导致的结果。
麦克伦南的贡献在于他指出了他所谓的外婚制到处流行以及其重大意义。
麦克伦南只知道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和个体婚姻三种婚姻形式,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变迁,出现了无法装进他理论框架的事实。后面所证实的群婚就是一个例子(在不发达的个民族之间,一列男子共同占有一列女子)
后来,摩尔哥就此提出了很多确切论证。他还有一个历史性的重大发现。那就是确定原始的母权制氏族是文明民族的父权制氏族以前的阶段。
第九章 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前面探讨了氏族制度的解体,那么全盛现在,就应该来谈谈破坏并且消灭氏族社会组织的一般经济条件。
野蛮时期低级阶段,是氏族的全盛阶段,这时不管是部落还是部落联盟都是简单的社会组织,他能够处理自己内部可能发生的一切冲突问题。在这里没有统治和奴役,没有权利与义务的分别,也就更不存在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氏族阶段的特点包括:人口极其稀少;分工纯粹自然,只存在于两性之中;家庭经济是共产制,凡是共同制作和使用的东西都是共同财产。但与此同时,其他地方的发展更进一步。,亚洲出现了牲畜蓄养,图兰平原出现了园圃种植业。在亚洲,动物的驯养使得游牧民族从野蛮民族中分离出来。这就是社会第一次大分工。游牧民族生产的生活资料多而丰富,这就第一次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起初是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换,到后来的个人交换。在图兰平原,主要是耕地所有权的变化,耕地是部落的财产,最初交给氏族使用,后来是家庭公社,后来交给个人。在这一时期,有两件特别重要的事,一是织布机的产生,二是矿石冶炼和金属加工。工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率,从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就大大增加了。那么采取什么方式吸收劳动力呢?战争。战争使俘虏成为了奴隶。所以,在第一次大分工中,社会分类成了两个阶级,主人与奴隶,剥削者与被剥削者。
在这个时期,家庭关系也发生了革命,之前家庭关系由家庭内分工决定,而这个时期家庭外分工发生了变化,男子劳动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出来。所以生产劳动是能够决定家庭关系的,恩格斯认为,在生产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的时候才能成为可能。这里可以体现恩格斯的一种预见性,他说这只有依靠大工业才能办到,在我们的现代社会,女性所占有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的这一事实就说明了这一点。
由此,家庭成为了与氏族特征形成对抗的力量。
下一步就是野蛮时期高级阶段,这一阶段是工具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婚姻感悟,产生了铁梨和铁斧。工具的优化使得生产活动更加多样,同时一个人无法完成太多的活动。于是发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生产的增长和劳动效率的增长提高了人的劳动的价值。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就是商品的生产。有了商品,就有了贸易,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阶级,那就是商人。摩尔根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的划分以此为界。
文明时代加强并巩固了已经发生了的各种分工,并加上了第三次文明时代所特有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分工:创造了一个不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级——商人。
恩格斯对商人的描写既有趣又真实。商人虽然不参与生产,但完全夺取了生产的领导权,并在经济上使生产者服从自己;成为两个生产者之间不可或缺的中间人,并对双方都进行剥削。恩格斯把商人称作寄生阶级,是社会寄生虫。虽然商人在文明时期获得越来越高的地位和权力,但是最后也必定产生出商人自己的产品,也就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与此同时,商人阶级的形成,也使得商品的商品被发现了了,即金属货币。文明时期的人对货币有一种盲目崇拜感,谁拥有了它,谁拥有了它谁就控制了生产世界,而商人就是第一个拥有货币的阶级。
在使用商品购买货币之后,贸易逐渐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货币借贷、利息和高利贷,,土地所有权和抵押的产生。于是社会财富迅速集中到一个人数很少的阶级手中,贫的人数不断增长。
所以,从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阶级从无到有,氏族制度从有到无,被分工和社会阶级所毁灭,从而被国家代替。
前面大家已经阐述了国家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兴起的三种主要形式,即以雅典、罗马和德意志为代表的三种形式。
所以,国家和阶级、私有制一样,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是凌驾于社会之上而且日益与社会异化的特殊公共权力,其作用是协调各阶级的矛盾。
在这里,恩格斯对比了国家和氏族之间的不同之处。
第一点就是国家按地区来划分国民;而氏族由血缘关系形成和连接。
第二个不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国家公共权力特别是武装力量的形成是为了控制公民使之服从,而氏族则是出于成员自愿武装。
在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国家中,公民的权利是按照财产状况分级规定的,恩格斯认为这直接宣告了国家是有产阶级用来防御无产阶级的组织。但是到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阶级的存在不仅不必要而且会成为生产的真正障碍,这就是我们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那么阶级就不可避免的要消失,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必然消失。
总之呢,恩格斯认为,文明时代唯一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目的,就是财富、财富、财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且并不是社会财富,而是微不足道的单个的个人财富。可以看出恩格斯对于这个时代的批判。
最后,总结一下文明时代在经济上所拥有的特征:
1) 出现了金属货币,从而出现了货币资本、利息和高利贷
2) 出现了作为生产者之间的中间阶级的商人
3) 出现了土地私有制和抵押
4) 出现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势的奴隶劳动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序
婚姻感悟《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就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是弗里德里...(138)人阅读时间:2023-12-07家庭的责任意识
我们讲家庭最重要的是责任意识,享受谁都会,可享受是需要条件的,这是需要强大的经济作...(53)人阅读时间:2023-12-05工作与家庭的励志语录「1」
14.工作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人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29.家庭意味着责任,家庭尽管...(172)人阅读时间:2023-12-05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这句话是太多的人生教训总结来的。换言之,夫贤妻祸少,女孝...(150)人阅读时间:2023-12-04尽好应尽的责任,共同经营的家庭才能和
孩子是夫妻两个人的,照顾孩子是两个人的责任,不应该只有小洛一个来承担。组建一个家庭...(166)人阅读时间:20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