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秋气,莫悲秋
《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云:“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人体的阴阳代谢也进入到了阳消阴长的过渡期。因此,秋季养生应遵循自然规律,做到顺应秋气,天人合一。
秋气具有“肃杀”的特质,秋属金,对应的五脏为肺,肺在志为悲忧,因而人在秋季容易产生悲忧的情绪,称为“悲秋”。尤其是素体肺气偏虚之人,有时候不知不觉情绪就莫名低落起来。这些不良情绪最易伤及肺气,进而影响人体的正气。所以,秋季养生应当注意保持情绪乐观,避免过于悲忧,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不使神志外弛。秋高气爽、天气晴好时可以多参加室外体育锻炼,增强机体防御能力,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但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不宜过长,以防出汗过多导致阳气耗散、损伤阴津。
燥主秋令秋冬养生女性,且燥邪易伤肺。根据中医五行学说,五脏在秋应肺。因此,秋季保健重在养肺。
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轻者可引起支气管、肺泡的炎症,重者可引起中毒甚至癌变。因此,秋日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日早晚可选择空气清新处主动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沉积物、污染物,减少肺部损害。
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秘结可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肺炎等肺部疾患,又可诱发老年性痴呆。因此,通利大便既可以降肺气、泄浊阴、预防衰老,又可防治慢支、咳嗽等。所以,平时应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与粗粮,多做腹部按摩。
“秋令”当季,虽然南方的白天依旧酷热,但是逐渐干燥的天气和越来越明显的昼夜温差都在提醒着我们,金秋季节已然登场。秋意渐浓,皮肤干燥、掉发、口唇干燥、便秘、感冒、疲乏……您的身体是不是像这多变的气候一样状况频出?对于一些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天气寒热的变化也容易引发旧疾。那么,秋季应该如何养护身心,保持健康呢?读懂这一篇秋季养生攻略,护你安然度过这个“多事之秋”。
解秋乏
入秋以后,早上和傍晚的气温明显降低,自然界万物慢慢变为收敛闭藏,人体的阳气也开始进入收敛藏养状态,因此我们的身体很容易产生疲惫感。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大量出汗,由夏转秋后,机体在夏季时损耗的阴津尚未恢复。阴津阳气皆不足,故而人们常感疲乏倦怠、四肢无力、精神欠佳、睡意连绵、呵欠不断的“秋乏”现象,此时我们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应调整。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就提倡秋季养生宜“早睡早起,与鸡俱兴”,因为早睡有利于阴精的收藏,早起可顺应阳气的升发与舒展。此外,还要适当午睡,有利于化解困顿情绪,特别是老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
防秋燥
“燥”是中医学中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燥为秋金当令之气, 故又名“秋燥”。中医认为,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意思就是燥邪为干涩之病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而肺为娇脏,喜清润而恶燥,意思就是我们的肺喜欢潮湿而不喜欢干燥的环境,气候或环境炎热干燥时,肺气就会失去津润,进而宣发与肃降的功能受到影响,出现干咳少痰、鼻咽干燥,唇干口渴等肺燥的症状。肺主皮毛,燥邪导致皮肤和毛发失去了滋润,出现皮肤干涩、毛发枯燥等。并且,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津耗伤秋冬养生女性,大肠失润,传导失司,还可现大便干燥等症状。因此,秋季要特别注重防燥养肺。
另外,由于秋天气候干燥,皮肤容易缺水引起瘙痒症状。尤其一些老年人因为自身皮脂腺分泌过少,更容易在秋季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等。所以,皮肤干燥的人在秋季洗澡时间不要太长,水温不要过高,而且洗澡的间隔时间不要太近,尽量避免搓澡。可以在洗澡后涂抹一些具有保湿作用的润肤膏,防止皮肤皲裂。
编 辑 |颜 硕
审 核 |梁福斌
运 营 |兖州区中医医院宣传科
九款补血粥 让你摆脱血气不足
上述粥品适合于轻度血气不足的人群服用,严重气血不足的人除了喝补血粥品外,还应听从医...(90)人阅读时间:2023-10-27补气血的养生粥 三款养生粥不容错过
那补气血的养生粥有哪些呢?补气血的养生粥(2)黑糯米补血粥生活中很多人尤其是女人都有气血...(152)人阅读时间:2023-10-2510款补气补血又养胃粥,你收藏了吗?
推荐5款山药养胃粥功效:山药红枣糯米粥可健脾补气、养血补血、养胃和中,常服可健脾养胃...(189)人阅读时间:2023-10-25女人的眼泪语录
女人的感情语录女人的眼泪语录如果说女人的嫉妒之陪衬物常常是眼泪,那么男人的嫉妒之陪...(145)人阅读时间:2023-10-25女人保养励志的句子(59句)
2、女人30岁以后更需要智慧,不仅要保养脸蛋保养身材,更要保养内心。7、皮肤保养好了,你...(131)人阅读时间: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