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桂成教授年已九十岁,仍然精神矍铄,奋战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第一线,每周的工作安排是上午门诊四次,查房一次,下午图书馆查阅资料或撰写稿件、或著书发表,众人谓:夏老精神依然,容颜未老,眼力神韵,记忆如初,除了有点花白头发以外,似乎没有“年迈”的感觉。这些“不变”引发人们好奇,这永驻的“青春”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都在猜想:是何物使他如此精力旺盛,如此年年学术上不断“高产”?
要想解开这个保养身体的谜团,让我们来看看夏教授朴素的生活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与日月星辰的阴阳变幻相合拍
夏桂成教授根据《周易》所阐述的自然天、地、人之间的关系,阴阳之气总体协调人体的代谢,平衡着阴阳,使之顺应自然变化,顺应自然就会颐养天年。夏桂成教授提倡“阴阳平泌,精神乃治”,非常反对不规律的作息时间让一些人夜作昼用,昼则夜寝,黑白颠倒,生活无序。他常谓之:阴阳皆反,岂能不加速衰老,诸病不久将至!
夏老自己每天五点半起床。起床洗漱后,进行八段锦或太极拳,然后看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书籍,因为晨起脑子非常清醒。吃完早饭后去医院上班;上午平均诊治20~25名患者,工作结束,午餐后稍事小憩,下午自由工作,图书馆等处是他喜去之处;通常五点半到六点用晚餐,餐后稍事休息,即与夫人作短距离的散步和交谈;晚上八点左右用热水泡脚达二十分钟,不需要太烫,而是温热水,时常用手反复搓动、按摩。浴足后穿上舒适的棉质的鞋,稍作走动后,九点半到十点间就寝。他每天早晨的餐饮比较丰富:牛奶、鸡蛋、稀饭、面包等,非常注重早晨的营养。每天十二点四十到两点午休。下午适当看看书籍或外出散步。
一天的生活看似平淡,但是非常有规律,保证睡眠非常重要,夏桂成教授指出:充足的睡眠赛过吃补药,他并不主张多吃补品,所以所谓的补品:冬虫夏草、燕窝、西洋参等等,他皆不服用。好的睡眠是精神充沛的基本保证,过迟的睡眠会导致体质的下降,百病丛生,这是他养生信条之一。
坚持清淡的饮食习惯,抵御伤脾之苦以保后天
饮食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随着社会的发展,膏粱厚味过多的食物结构日益危害着人们的健康,理因防范,可是愈来愈多的社会活动,几乎使人疲于应付。夏桂成教授最怕工作之余的应酬,因为他自知肠胃功能历来偏弱,禀赋脾胃虚弱,过度的辛辣、油腻尚且不说,即便是生冷、滋补之品,都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便溏、腹痛。所以当年过半百之后,他唯恐身体素质下降,首先从后天脾胃着手,他认为,肾之衰退,在八八之年已经在所难免,唯有保护好后天,才能保养体质,以养天年。所以在他一概谢绝应酬之余,擅长以清淡、温润、平补的调养方法,时刻不忘顾护脾胃。平素夏桂成教授食谱是以“粗茶淡饭”,五谷杂粮为多,尽量少食禽肉类、海鲜等,他认为对胃肠道影响比较大。平素喜饮淡茶,忌饮咖啡。水果中夏教授比较偏爱苹果,至于葡萄、猕猴桃由于容易引起腹泻,食用并不是很多,主要旨在不去触犯脾胃为要。
怡情悦志心境闲适,遇事勿躁宁心胜补肾
夏桂成教授指出:心肾相合,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心者,离火也,肾者坎水也,正是《易学》中坎离既济,心肾合交之意。古代的高僧参悟练功时也讲究天人合一,心气下降,肾水上滋,心气得以滋养,肾气得以纳藏,这是更高层次上的养生。
现实当中,如何面对,如何做到?夏老早年特别怀才不遇,年轻时候的夏桂成并不像现在有名,他做了二十几年的主治医师,但是他一心钻研学问,却在低职称的情况下,依旧当选为全国中华医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他在几次晋升职称时也将机会让给了别人。夏桂成教授从不因为琐事与周围医师红脸。
心胸宽广,海阔天高,怡情悦志,宁心安神。秉此观念,夏桂成教授可谓礼让三先,在外谦谦君子风度,在家又是温和体贴的“好丈夫”,为照顾身有残疾的老伴,他每个周末还去菜场买菜,将此作为对家人的关爱。闲适心情,可以更加接近生活。当然这只是很小的一方面,生活、工作中夏桂成教授总是先人后己,这一点是人所共知的。
受到夏桂成自身学术思想的影响,当然这也是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养生观点,比闲适心情还要来得进一步深入:注重心肾相合,这是在超然于尘嚣之外的一种境界。夏桂成教授时常锻炼气功,注重冥想,心气得以沉降敛藏,肾精亦可以得到滋养。
顺应时令,陶冶情操造就精气神
顺应节令是大自然的要求,二十四节气有着大自然特殊的规律,春发、夏浮、秋肃、冬藏,这些都是人们应该注意到的节令现象。夏桂成教授每每于盛夏入三伏天时要休息1日,停诊1~2周,即使再忙,大暑这天也是要注意休息的。他会选择在春分、谷雨等节令外出游玩,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他在名医堂的诊室里挂有一张日中服药图和不同体质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时辰图。
夏桂成教授的养生经验源于生活,亦用于生活,是一册可以得到更多收益的生活百科书,看似平淡无奇,却是他按照运气学说推算出来的成果,它告诉我们如何陶冶情操,造就精气神。他时常教导我们:人最大的缺点就是“欲”的泛滥,现代社会,各种欲望腐蚀着人们的心灵,对于财富、地位等等,追求永无止境。达到欲望者则心生贪念,而想要有更好的所求。未达愿者,心生哀怨,忧愁寡欢。熙熙攘攘无不由“欲”而来,只有节制心态,适可而止,善于满足者,在平淡追求中获得乐趣,方是养生之境界。
专家简介
国医大师 夏桂成
1931年7月出生,第二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妇科学家、江苏省中医院妇科主任医师。耄耋之年还坚持出诊,为患者服务。创立“中医妇科调周理论体系”,被业界称为当代中医妇科的里程碑;他尤其擅长调治不孕症,患者们赞其“送子观音”。夏桂成深入洞察中医理论中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女性月经周期圆运动规律的阴阳消长转化,将周期节律的变化与生殖节律、生命节律紧密相连,把中医妇科学理论体系推向新的高度。
通讯员 冯瑶 执笔:谈勇 胡荣魁
附录:个人小传
夏桂成,我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医妇科专家,全国中医妇科学会委员,江苏省中医妇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中医妇科专业从事医疗、教学、科研40余年,实践经验丰富。
夏桂成尤其擅长治疗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早期更年期综合症等,对妇科经、带、胎、产等疾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辩证方法,他提出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转化以《易学》奇偶数律的关系,强调治未病的特点,提出肾-心-子宫生理生殖轴的观点,反映出肾心合治的特点,被誉为“送子观音”。1997年获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专家荣誉,他领导进行的中药流产引产药“天牙片”曾获卫生部科研奖,1997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获“十佳医务人员”光荣称号。
夏桂成教授,江苏省江阴人,幼年乡居,聪颖好学,因家境困顿,终至中途辍学,稍长则由族人推荐得立于江阴名医夏奕钧门下。他视师如父,谨事慎行,如斯三易寒暑,方入中医学之门迳。五十年代中期,风华正茂的他怀着对中医的求索,独自负笈来宁,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期年就职于江苏省中医院,即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翌年拜科人黄鹤秋老主任为师,黄老从医五十余载,擅长调理月经和不孕不育病证的治疗,曾用消食化积治疗症瘕,得效享誉金陵,求治者众。
夏桂成教授尊师敬业,待诊经年,得其心传,出而应诊,每获良效。曾有一妇,年逾知命,绝经三载,腹笥膨大,赴某医院诊治,判定为盆腔肿块,颇难治疗,继因感冒遂致神糊呓语,腹笥更大澳洲有哪些补肾药,均谓无治,举家惶惶,已备后事,适有其亲友,与他相交甚笃,求他出诊,夏师谨察细思,据其脉象细糊,重按有力,舌苔干涸根部焦黄,随用和欲表里双解,热解后转用黄老消食化积法前后调治经年,肿块消失,体健逾昔,乃翁登门跪谢,词切动人。他经此医事,虽有成功之喜悦,更感行医责任重大,尝谓医家处剂治病,决病家之生,定病家之安危,为医难,而为病家信赖如斯者更难。且中医乃博大精深之学,非一门一派,一经一典所能涵概。非勤读巧思用心于临床不可,遂肆力于学问,精研古籍,灵素内外难,妇科诸书,当代有关医事报导,无不津涉启其,而所研精读者,《傅青主女科》《妇人规》《妇人大全良方》也务求其大意,通明指归。
他六十年代早期即在《中医杂志》上发表傅青主妇科学术特点之研究文章。七十年代,从事月 经周期及调周法之研究,乃得协和医科大学葛秦生教授来宁所介绍基础体温在临床应用 之启发。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间,运用调周法,研究不孕不育病症之深层疗治,颇有心得。朝天宫有一张姓妇,年已四十四岁,结婚二十载,膝下犹虚,其夫就职他乡,两地分居,初不介意,后夫调回金陵已数年,多处求治,未获寸效。常叹伯道无儿,深为忧虑,后闻夏师善治斯证,携妇来诊。经诊断则授以补肾调周法,着重经间排卵期疗治,即前人所谓“的候”时期,顺而施之则成胎矣。服药一载果然成孕。孕后又见漏红,多方检查,得悉合并子宫肌瘤,嘱其卧床休息,按补肾和瘀获效,翌年举一男。
夏师常谓之,月经顽证,常与月经周期演变失常有关,月经周期之演变,又所以形成节律者,必与阴阳消长转化之运动变化有关,与天、地、人三者间之生物钟有关,因而深研易学八卦,提出心—肾—子宫生理生殖轴之观点,后期又研究易数律,发现阴阳消长转化运动存在着“7,5,3”奇数律,与“2,4,6”偶数律之运动形式,未病调治,可愈顽证。将其调周法应用于器质性及免疫性不孕症,同样获得良好效果。曾有周姓妇,来自金坛农村,婚后七年未孕,赶赴上海,北京等地求诊,谓为慢性炎症,免疫抗体阳性所致。历经中西医多方疗治,前后三载犹未得效,后经友人介绍,来宁求治于夏师,经用调周法佐以疏肝通络法,服药八月,始得毓麟,后分娩一女,取名宁玉,以示宁地得玉也。由于调治不孕症卓有成效,被誉为“送子观音”。他曾多次赴欧美澳洲讲学,阐述月经周期与调周法,以其所研究之易数律,颇得海外学者之好评。近年来接受全国带徒任务,以其大医精诚之风范,行不言之教,又谓,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学相长,唯尽己之所能,倾囊相授,以启迪后人。
夏桂成治疗经前期漏红
凡在经前期出现阴道漏红,并随月经周期发作者,称为经前期漏红,或称经前期出血,现代妇科学称为黄体期出血。本病亦为临床所常见。其特征为每届经前期阴道漏红,出血量少,点滴不净,少则3天,多则半月,与经间期出血相连接,与经期延长相混淆。夏教授在长期临床观察中,发现本病不同于经期延长、经漏、赤带及经间期出血等病证,具有一定的特点,且有些病情复杂和顽固,常反复发作,故应专题讨论。
1 传统辨治
按传统的辨治方法,依据一般出血病的常规,从虚、热、瘀论治。虚者指气虚不能摄血;热者指血热迫血妄行;瘀者指血瘀血室,致血不得归经。经前期漏红亦不例外,亦应从虚、热、瘀论治。虚应为阳气之不足,乃脾肾之亏虚,以致子宫失于固藏,故见出血量少,色偏淡,无血块,伴有腰?楚澳洲有哪些补肾药,腹胀,大便易溏,纳食不佳,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脉细弱。治当健脾补肾,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加续断、菟丝子、紫石英等,必要时可加阿胶、鹿角胶等;热应为阴虚郁火证,故见经前期漏红,量稍多,色红,质粘腻,伴有胸闷烦躁,乳房胀痛,头昏头痛,口干舌燥,夜寐甚差,大便偏干,小便黄少,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数。治当滋阴养血,凉血清热,方选保阴煎加女贞子、旱莲草、桑寄生;瘀应为肾虚血瘀,故见漏红量少,色紫黯,质粘腻,有小血块,或有小腹或少腹胀痛,胸闷烦躁,大便偏黑,舌紫暗,脉细弦。治当补肾助阳,化瘀止血。方选加味失笑散加续断、紫石英等。
2 辨治特色
临床辨治特色,其一是调周法治疗,其二是辨病施治。
2.1 调周治法 即周期中4期均治。
经后期属于周期中的奠基阶段,治以滋阴养血,佐以健脾助阳,方用归芍地黄汤合异功散。药用炒当归、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茯苓、太子参、白术、陈皮、续断、菟丝子、炙甘草等。随着经后期的后移,还要逐渐加入杜仲、肉苁蓉、锁阳等,以阳中求阴,促进阴长。
经间排卵期,是重阴转阳的转化期,亦是本病治疗的重要时期,补肾调气血以促转化,方用自拟经验方补肾促排卵汤。药用炒当归、赤芍、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炒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鹿角、五灵脂等。经前期漏红,脾肾亏虚者多,故常加党参、黄芪等;如有明显的阴虚血热现象者,经前在原方基础上去鹿角、当归,加女贞子、旱莲草、紫河车等,有利于经前期控制出血。
经前期是阳长的时期,也是漏红发作的时期,有相当部分患者,表现出心肝火旺的血热证候,因此,在经前期以补肾助阳的同时,必须佐以清热止血之法,方选健固汤,或毓麟珠,合丹栀逍遥散加减。药用党参、白术、山药、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鹿角霜或鹿角胶、钩藤、栀子、炒荆芥、大蓟、小蓟等。但是病发时期,要在辨证的前提下,结合调周法。血瘀证者,可在加味失笑散合毓麟珠方上进退,因为补肾助阳有利于活血化瘀,或者限制血瘀的发展。血热证者,可在保阴煎的方药中加续断、紫石英、制香附等,不仅照顾到经前期的特点,而且亦有利于经期经血排泄之顺畅。脾肾气虚证者,仍当以健固汤加减,或偏于脾虚者,可以温土毓麟汤治之。
行经期是重阳转阴的转化时期,排泄经血有利于阳转阴,故经血的顺利排泄,标示转化顺利,故需用五味调经散(汤)加味。药用丹参、赤芍、五灵脂、山楂、益母草,再加入艾叶、制香附、茯苓、续断、牡丹皮等。如阴虚血热,表现月经过多者,上方去艾叶、丹参,加入大蓟、小蓟、生地黄等。如气虚脾弱,亦见月经过多者,上方去丹参、赤芍,加入炒白术、党参(重用)、砂仁等。
总之,调周法亦要针对各种证型进行辨证加减,但前提在于调整周期中阴阳消长转化的整体,以保障月经周期演变的正常进行,自无经前期漏红之疾也。
21、
26、
28、
健康中国
健康家庭
全家福社群邀请您加入
风湿性关节炎针灸法好吗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病的一种类型,风湿性关节炎对人们关节的损害是十分大的,严重时会引...(140)人阅读时间:2023-10-20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服用尪痹胶囊吗?
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药物。那么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服用尪痹胶囊吗...(50)人阅读时间:2023-10-19去风湿的方法 去风湿方法有哪些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去风湿的方法。去风湿的方法有什么在按摩时千万不能过于粗疏大意,或者...(151)人阅读时间:2023-10-19风湿病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是风湿)
在社区诊所医生也没说个所以然,用了些方法效果可以,但是维持不了太久。1.什么是风湿?这...(115)人阅读时间:2023-10-19分享海乐宠临床治疗体验
感谢海正提供海乐宠让大家免费试用,更感谢各位临床医生分享的病例。可见海乐宠是一款安...(170)人阅读时间: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