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在吃完中药的时候,会出现一些症状,到底是加重了?还是因为处于排病过程?排病反应是什么意思?
在《伤寒论》中,有“药不暝眩,厥疾弗瘳”的记载,意思是当用药切中疾病,十分对症的时候,常会因为正邪斗争加剧,出现一些排病反应。
但药吃的不对症,也会有反应,要怎么鉴别是用药失误,还是排病反应呢?这就需要知道常见的排病反应有哪些?以及排病反应的鉴别要点。
01{常见排邪部位和方式}
1.四肢末端
两手和两足是全身肢体的最末端,也是最容易排出邪气的地方。一般来说,邪气的来路亦即邪气的出路。邪气多数是从四肢,从肌表向躯干,向内脏侵入的。
而排邪时,又会从来的路径排出去。临床观察,侵入人体的病气常呈冷风(风)、冷汗(寒)、粘汗(湿)等形式从手足的十宣、气端和劳宫、涌泉等穴位排出体外。
排病反应时,经络内可能产生移痛反应。移痛时,病气所经过处,常伴有痛、酸、胀、麻、痒等感觉。
2.皮肤
阳气激活后,人体自我调节,寒气会由皮肤排出体外。皮肤排寒时,有时会浑身冒冷汗;皮肤排湿时,有时会大汗淋漓,甚至出粘汗。有的人,粘汗如胶水或黄油,色深、异臭、极粘。
排汗出,应及时用干毛巾擦干,避免受风,切勿用冷水冲洗。有的病人说,早晨起床后自觉屋子里较平时特别臭,岂不知这是机体阳气充足了,借睡觉时把病邪通过皮肤排出的反应,表现为臭气。当然,开开窗户就行了。
再有就是手脚的蜕皮反应。一般如果病邪在身体上部,多通过双手的蜕皮来祛邪,如果在下部,则往往通过双脚的蜕皮来排出邪气。
3.尿液
饮症患者,身有水肿。待任脉畅通后,水饮会从大小便中排出。水饮排出后,水肿即退。
暑火也从尿中排出,暑火者,尿色极黄,排尿时会有尿道刺痛感,排尿后尿道刺痛感消失,此时应多饮温开水,以助排毒。
4.消化道
不少病人服药后会出现便秘,或者腹泻喝中药拉肚子是排湿吗,每天去几次厕所,总觉排便不畅。或者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但不会特别难受,继续服药,五六天即通,便秘、腹泻即可自然消失。
这都是胃肠道反应,胃肠道的反应在整个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胃肠道是多数病邪向体外排出的通道,体内太多的废物以及毒素多数从大肠排出,因此,它的反应是极为复杂的。
腹泻时,一天之中甚至会泄近3至10次,曾见过一位病人甚至于一天大便15次,大便色黑,或者极臭,或者如水样,但不会有疲劳感,大量腹泻后病人反而觉得异常轻松,一点儿也不累。
有的病人服药后会出现腹中有气体窜动,或觉胀满,或觉疼痛,或者放屁多,或者打嗝多。
如果病邪是在上焦部位,则多以呕吐的方式排邪。如有些心肺疾病的患者用药后会吐出粘浊性痰液,这是正气恢复后,努力把瘀滞在上焦的邪气以呕吐的方式排出体外。
5.呼吸道
客于督脉以及太阳经的寒气,可能通过打喷嚏排出。如果印堂受了风寒邪气,可能通过流涕排出。
临床上经常见到病人用药后忽然怕冷、怕风,大量地流鼻涕,鼻塞,打喷嚏,极像感冒。这是太阳经正气在攻邪的反应。
一些大病也可能通过咳嗽而愈。那是邪气从三阴层次向外透发到太阳层面,发为咳嗽。数天后病邪即退而健康恢复。
6.经络肌表
有些肌肉痿缩的重病人,会反复出现浑身各处肌肉的疼痛,有时会剧痛难忍。临床常见病人先是肌肉剧烈疼痛数天,甚至于一两个月,然后发现疼痛的肌肉已经不痿缩了,不凹陷了。
可以说,每一寸肌肉痿缩的修复都可能伴随着疼痛,但那是快乐的疼痛。这种修复经络的反应最是惊心动魄,需要医生极大的定见与病人极强的信心。
再者,客于机体不同部位的邪气,其排出时的穴位亦有所不同。如深伏于少阴经以及心肾等处的病气经心包经,由劳宫穴排出,会出现劳宫穴发凉、出疹子等情况。
少阴肾经的邪气则往往在足底的涌泉,或是然谷与涌泉之间的部位发为红疹。
而阳明经的邪气也可能在商阳穴上排出,表现为商阳穴疼痛,或者出红疹子。一般来说,全身的邪气最后都将从太阳经排出。
7.孔窍
孔窍是邪气容易侵入的途径,亦是邪气排出的途径之一。我们周身有不少孔窍,如眼、耳、鼻、口、下阴、肛门、尿道等等。
治疗后如果忽然出现牙齿热痛,或耳内疼痛,或流鼻血,或舌尖、嘴唇上火起泡,或喉咙又干又痛,或早晨醒来时眼屎很多,或腹泻,或耳内鼓荡,或耳鸣等等,都可能是阳气通畅后,邪气自孔窍排出的反应。
耳朵是少阴肾脏的邪气排出的途径之一,有时也会出现短暂的耳鸣,是邪气排出的反应,但一过而止。
8. 感情反应
排邪时可能产生自发性的哭、笑、呼喊、呻吟、歌唱和言语等感情反应。各种感情反应发生于不同的心理状态,其中哭最常见。
临床上一些抑郁症患者,经针刺治疗后,出现不能控制的哭泣,哭完觉得非常轻松。往往病人需要数次的哭泣才能完全地舒解抑郁的肝气。
比如,一般女性患者经治疗后,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烦躁、悲伤、委屈欲哭等情况,数日后自然消失,疾病亦随之显著缓解或痊愈。
02{邪气性质决定排邪方式}
1.寒邪
脏腑寒邪较重的病人,如四肢痿痹不用等病,服药后可能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浑身怕冷,觉得病似加重,且有冷气从身体里面向外透出的感觉。这是体内阳气渐充,祛除阴邪于外的表现。
经临床观察,一般风寒邪气的外排,多以感冒、喷嚏、流涕等方式排出,或从经络的一些空位及四肢末梢排出,还有少数患者从呼吸之气及放屁中排出。
比如常见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经治疗后,会出现无原因的感冒、喷嚏、流涕以及呼吸之气极为寒冷的现象,又如女子坐月子期间所患的风寒痹症,经治疗后,常常出现四肢末梢向外冒凉气的感觉。
2.湿邪
湿邪多胶滞于全身的经络、上中下三焦,表现为肢体沉重,甚至水肿、畏寒、痰多等。排出时,湿邪移至手足,手足除有上述的痛、酸、麻、胀、痒等感觉外,还可能起水泡、发湿疹、蜕皮,或者全身出粘汗等。
有的病人服药后出现面部起小白粒,似疹子,但不痒。这是病人的卫气本虚,不足以宣通水液排汗外出。中焦阳气补充后,营卫足而祛除邪气向上向外透出皮肤的反应。
03{怎么鉴别排病反应?}
排病时间一般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当排病反应过去,身体会有豁然轻松的感觉。一些排病反应出现时,如腹泻、大便次数增多等喝中药拉肚子是排湿吗,并没有相应的虚弱、疲劳表现,反而觉得轻松。舌脉的变化,虽然表现上有加重的现象,但脉象逐渐有根,是气血渐充之象,说明是气血鼓荡排病的反应。排病的部位大多以四肢末端、皮肤、大便等部位为主。
写在最后:排病反应和用药不良反应的鉴别,是对医生认识疾病、医术以及信心的考验。出现排病反应时,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要有定见,积极顺势改善或修复病体。如果不是排邪反应,医生亦不可执着,对于药物不良反应要有正确的认识,及时改方或者停药。
◎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吃中药后出现一些症状是怎么回事?是药
但药吃的不对症,也会有反应,要怎么鉴别是用药失误,还是排病反应呢?如果病邪是在上焦...(196)人阅读时间:2023-11-20燕窝银耳羹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燕窝银耳羹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是什么?燕窝银耳羹有解毒降火的功效,适合夏季或热带季节...(167)人阅读时间:2023-11-05老人小孩慎吃 红枣银耳莲子汤的禁忌
其实红枣银耳红枣汤是大受欢迎的一种,那么你知道红枣银耳莲子汤的功效吗?红枣银耳莲子...(88)人阅读时间:2023-11-05红枣银耳枸杞汤的禁忌
1、感冒者不宜服用:如果是外感风寒或是风热导致的感冒,一般不建议服用红枣银耳枸杞汤,...(172)人阅读时间:2023-11-05大米银耳红枣粥的功效和禁忌
大米银耳红枣粥中的银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食用后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82)人阅读时间:202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