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小侠生活,为你推荐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小猪生活-女性生活 本地生活常识 时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育儿 > 早期教育 >

如何开展师幼互动研究工作?

时间:2023-04-24 07:00人气:来源: 小猪生活

摘要:师幼互动是一个广阔的教育研究主题。本文以师幼互动研究工作为对象,首先从师生关系、历史重要文献实验、相关政策等方面梳理师生互动研究脉络,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然后按照一般研究过程,分别从文献研究综述、选择研究题目、选用合适研究方法、收集研究素材、所需软件工具五个方面对有关知识进行介绍,为开展相关研究做好准备。

关键词:师幼互动,师生关系,质性研究,定量研究,学前教育

前言

师幼互动(-child )是幼儿园人际互动的基本形式,其互动质量会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师生关系为理解师幼互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凯姆(法语:Émile ,1858-1917)关于教育活动的论述对师生关系研究具有奠基性的作用。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师生关系再生产( of the and ),指在预先规定的社会情境中,已经合法化的抽象的师生关系通过教育实践转为具体的、现实的师生关系的过程。教育的职能表现为师生关系再生产的两个维度:1.统一化的强制与被强制的关系;2.实践中实现师生关系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师和学生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称为教学主客体关系。早期存在两派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是以赫尔巴特(德语: ,1776-1841)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认为教学活动是传递民族文化遗产的过程,主动权在教师,要把教师置于教育的中心,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第二种是以杜威(John Dewey,1859-1952)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说”,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种自然过程,教学活动应以儿童的自然发展需要及其活动为中心,教师的作用在于了解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以及以什么样的活动使其得到有益的表现。两种观点各执一端,都不能很好地回答和解释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问题。20世纪80年代前后,哲学认识论中的主体、客体概念被引入教学理论研究,用教学主客体观点说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问题再次成为教学理论研究的热点[1]。主导主动说、师生双主体论、师生复合主体论等观点为认识师幼互动关系提供了很好观察角度。

师幼互动最早源起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研究。1942年,等人在《 OF THE YOUNG CHILD》中提到实现孩子全面发展的举措主要有增进对人类真实世界和事实的了解,建立与社区生活相关的概念,通过音乐给予艺术体验和有节奏的身体表达[2]。后来有相关学者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但是从程序上看存在很大的差异和模糊性。1964年,美国华盛顿大学Wolf等人系统研究了教师对孩子的引导、交谈、微笑、抚摸、提供或给予帮助等对孩子行为的影响,发现通过系统地操纵老师的表扬和儿童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偶然性来发展、维持和终止幼儿的社会反应[3]。认为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学龄前儿童更喜欢与成年人互动,而不是与同龄人互动[4]。这些发现推动80年代师幼互动的研究开展。我国学者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重视师幼互动研究。国内最早论述师幼互动的书由南京师范大学刘晶波撰写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又名:《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

儿童早期教育发展规划_百度学术

图1.《 OF THE YOUNG CHILD》节选

我国对学前教育中教师和幼儿关系的认识和要求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教基二〔2012〕4号)等一系列文件出台,对幼儿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起到重要作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申报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5〕16号)提出“研究探索以关注教育过程、促进师幼互动为导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监管体系”。陕西省在《陕西省示范幼儿园评估标准(修订版)》(陕教规范〔2014〕17号)中提到“重视游戏和生活教育,帮助幼儿在自主探索、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师幼互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前教育质量。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有血有肉的学生他们自我发展之路[5]”。教师通过引导、启发、鼓励、关爱孩子,最大可能激发孩子天性和才能,促进孩子健康全面成长;与孩子互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学习教育、社会、心理、艺术、健康等多学科知识,这对提升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有重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老师水平提高,幼儿园持续发展,学前教育质量攀升,可以说良好师幼互动是有助于形成这种良性相互成就多方共赢局面的。

师幼互动是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以“师幼互动”检索国内相关文献近5200篇,20年来呈逐步上升的趋势,2010年后上升速度明显加快,符合前面理论、政策和实践分析。据教育部统计,截止2018年底,全国共有幼儿园26.7万所,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教师453万名,他们是师幼互动的主要践行者,仍有大量的教育经验和成果需要发掘和凝练。在我国建设教育强国、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增强大背景下,师幼互动是广大学前教育教师可参与出成果的研究领域。

儿童早期教育发展规划_百度学术

图2. “师幼互动”关键词检索国内研究文献发展趋势(超星发现)

一、选题篇

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对研究质量起重要作用。选题主要有三个方向来源:

1.源自工作。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是产生研究题目的最主要来源。工作中碰到的任何难题、困惑都极可能是研究的问题。老师直接和幼儿、家长、社会互动,具有采集第一手资料的天然便利。如在游戏、艺术互动方面,可以从环节设计、课堂效果、群体现象、分类指导、家园共育、感情体验等方面开展研究。

2.源自课题。幼儿园、社会组织、省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等设立的学前教育相关的教育研究、政策研究、专项研究等课题,一般会发布课题指南,根据指南可以开展选题工作。

3.源自日常。平时看书、开会研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碰撞也是研究来源的重要补充。可能一次偶然的交谈,发现别人的困惑或没能解决的问题恰恰就是你要找的题目。

对于刚开始做研究的老师来讲可能确定题目并不容易,可以通过网络检索的工具来开展调查分析,以便快速寻找研究方向。以“师幼互动”为关键字检索从2000年到2019年间的硕博学位论文中360多篇。通过相关性图表摘要工具,可以梳理出师幼互动研究相关主题。

儿童早期教育发展规划_百度学术

图3. 2000-2019年间“师幼互动”相关硕博学位论文图表摘要(超星发现)

通过研究题目的发现过程,对于研究报告或者论文类型也可以有个初步的判断,可以是改革实践、理论探究或者是比较研究等。

二、文献篇

研究文献是指针对某一特定主题发表的一系列研究,是开展研究的基础。文献研究的意义在于对这个新课题是否具备足够的创新性和价值,新课题的开展方向应该怎样进行,同时需要从文献检索中了解同类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找出对于自己研究的新课题难点所在和克服困难需要做的准备等。

儿童早期教育发展规划_百度学术

围绕研究主题阅读文献并梳理出对研究有用的相关部分称为研究综述,综述可以为研究报告(论文)基础部分或者单独成为报告(论文)。研究综述如何写,可以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1.搜集整理文献。根据你研究问题或者基本观点遴选出主要理念、概念、方法等相关的关键词,用关键词借助网络检索工具查找与你研究相关文献(后面工具篇有详细介绍),尽可能挑选比较新且具有典型意义的文献。文献还要体现中国教育发展的时代性,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

2.建立文献的相关性。检索出来的文献只是一堆材料,需要发现文献间研究联系性,也就是相关性,指用一种逻辑方式或一个特定思维方式去建立文献和研究间的关系,解决为什么这些研究和我的研究相关以及这些研究从哪些方面支撑我的研究问题。相关性要有逻辑性,尽可能发掘与之相关的文献(如文献中的参考文献也是一个重要线索)。

3.撰写综述。避免平铺直叙和简单罗列,一般遵循两种模式:(1)自上而下。以研究主要核心概念为起点开始论述,最后在这个基础上结束;(2)自下而上。从发现的文献间的相关性发现主要核心概念,从而提炼出有意义的相关理论框架。

文献综述没有捷径可走,主要靠多写多看,一定是建立在你对自己的研究问题聚焦程度足够,而且你自己的阅读量比较大的基础上的。文献综述可能随着文献发现的深入导致不停迭代更新,这种情况在质性研究方法时比较常见。

三、方法篇

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认识活动,要遵循相应的技术规范。可以用研究范式( )来描述,指一个研究群体所持有的研究视角是建立于一系列共享的假设、概念、价值观和实践基础上的。在教育研究领域的范式或方法主要有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和混合研究(mixed )三种。限于篇幅本文只对三种方法进行概要介绍,结合实际应用给出操作经验建议。如果需要更详细全面了解推荐阅读书籍[6],它从理论层面和实操层面给予很详细的解答。

介绍之前,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1.研究方法优劣性对比。三者并不是非此即彼、孰优孰劣的关系,他们在面对不同的研究问题和研究领域各有所长。应用量化分析方法时需要两点:一是缺乏大数据支持的量化模型指标体系是主观的,受研究者的影响比较大;二是模型计算结果和研究者是过程不相关的,更多的是统计意义上的分析。而师幼互动属于教育研究的范畴,注重的是师生间的交流、行为、影响、成就等,是过程性的。量化研究方法需要做一些预设和修订。真实研究过程采用单一研究方法是非常少的,混合研究方法应用更为普遍。本文在介绍研究方法所举的文献案例主要依据哪种方法占据更大比例来区分,例如某文献量化方法占主要比例,则认为是基于量化研究的方式。

2.研究方法发现结果的逻辑。研究不是一个完全有序的进程,包含着许多活动,了解研究所使用方法的逻辑很重要。主要有两种科学研究方法:探究式和验证性方法。探究式方法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向,强调从特定的数据和观察出发,更加宏观的发现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从数据到模式再到理论的过程。使用归纳推理( )从特殊到一般,是“发现的逻辑”,主要在质性研究中应用;而验证性方法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向,强调从一般性理论开始,用特定的数据进行检验,是从理论到假设再到数据的过程。使用演绎推理( )从一般到特殊,是“验证的逻辑”,主要在量化研究中使用[6]。

1.量化研究方法

20世纪以来,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方法和工具日益丰富,在师幼互动可采用的量化模型主要有:行为调查早期照看者互动量表CIS( Scale, 1989),勒文学前儿童参与量表LIS-YC(The Scale for Young , 1994 )以及现在最流行的,课堂互动评估系统(CLASS, 2008)

(1)行为调查早期照看者互动量表CIS。CIS已广泛用于衡量照顾者与儿童互动的质量研究中。CIS包括30个描述教师积极或消极行为的项目(例如,“老师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体验”或“老师惩罚孩子时没有解释”)。观察者以1(完全不像老师)到4(非常像老师)的等级来评价每个陈述与老师的行为之间的一致性。CIS曾广泛应用于全美范围内的小型研究项目中[7]。

(2)勒文幼儿参与量表LIS-YC。勒文幼儿参与量表用于衡量儿童对活动的参与程度,并由该班级的课堂教师根据对孩子参与课堂活动的观察情况完成。开发了LIS-YC,将其作为衡量儿童参与课堂活动的工具。LIS-YC由两个组件组成。“信号”列表描述了表明参与程度的行为方面。信号包括注意力,精力,创造力,姿势和满意度。第二部分是区分参与程度的五点量表。五个等级的比率是:无活动,经常中断的活动,或多或少的连续活动,有激烈时刻的活动和持续激烈的活动[8]。

(3)课堂互动评估系统CLASS。CLASS是最新的一个评估师幼互动质量的工具。CLASS的出现大大地满足了聚焦师幼互动质量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需求。CLASS评估工具将课堂师幼互动质量分为情感支持、班级组织和教学支持三大领域。在三大领域的基础上又细分为积极氛围、消极氛围、教师敏感性、尊重儿童、行为管理、课堂效率、教学安排、概念发展、反馈质量和语言示范这10个维度。至今,CLASS已成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主流工具,它在美国最近的一些大规模调查中使用最为广泛,也被广泛应用于各国学前教育质量的评估项目[9]。

2.质性研究方法

基于定性数据,开展探究性的研究方法。因为结果需要通过探究式逻辑来发现儿童早期教育发展规划_百度学术,质性研究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明显要比量化研究方法耗时,而且是处于不停更改反复的迭代过程。也就是说虽然题目、路线可能已经确定,但是在文献研究、素材分析过程中,发现原来的目标和设想有出入甚至要推翻是很正常的,这种情况就需要修改并重新分析。国外质性研究兴起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目前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国内研究也逐渐见多。

常用有五大类型:现象学、民族志、个案研究、扎根理论和历史研究。

(1)现象学(),主要解决研究者试图理解一个或多个个体是如何体验的,关键要素是研究者试图理解人们如何从自己的角度去体验一种现象。如雷湘竹在文献[9]从社会性别和性存在两个维度,对教师在与不同性别幼儿互动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行为态度和教学方法、指导方式等方面有无差异,有没有存在较普遍的性别区分进行文化分析,分析教师为何会将传统的性别角色意识渗透到对幼儿的教育教学中的,从而为教师的培训提供新的思路,帮助教师树立社会性别视角。

(2)民族志()致力于描述一个人群的文化并从群体成员的角度去了解作为一名成员的感受,是教育领域较为常用的质性方法之一。他关注的是描述群组成员如何互动、如何走到一起组成一个整体的。这类研究困难在与需要一定长度的周期,且很深入详尽的调查分析。比如研究中2班上音乐素养课程的学生们所具有互动模式。李丹在文献[11]研究了某区4个幼儿园大班数学课堂师幼互动情况,使用文献分析法、观察法和访谈法补充素材。这种研究比较适合幼儿园老师开展。

(3)个案研究(case study )关注一个或多个个案的详细叙述。个案研究是对某一个整体性单位如人来开展研究,他方法多样,可以回答探索性、研究性和解释性研究问题。例如王烨芳在文献[10] 中对两位老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行为和在区角活动中的教育行为进行了研究。

(4)扎根理论( )是用在研究中收集到的数据生成和发展一个理论的定性方法。如李少梅在文献[8]对幼儿教师教学智慧的具体表现,以及幼儿教师的教学智慧的生成过程、影响因素和可能路径进行研究。

儿童早期教育发展规划_百度学术

(5)历史研究( )是有关过去的人、地、事的研究。如文献[4]开展关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史的研究工作。

3.混合研究方法

混合研究方法顾名思义是在研究过程中综合或结合使用定量和定性方法、手段和概念。因为可以实现质性和量化两种方法的优势互补,相比前面的单一方法而言更普遍应用于师幼互动研究中。如某研究报告中关于研究方法的描述是:“本课题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文献研究、数理统计、个案研究等定量定性方法,使研究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

四、素材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研究需要收集充分的数据和材料等素材做分析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一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档案袋等方式进行素材采集。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一种自陈式数据收集工具。研究者通过问卷收集研究参与者的想法、感受、态度、信仰、价值观、认知、行为意向等信息。它可以收集定量、定性和混合类型数据。问卷编制可以参考罗森伯格自尊量表( Self- Scale)原则来编制[3]。问卷实施可以自行编制调查表,也可以利用网络调查工具发起电子调查。

2.访谈

访谈()是研究者向研究参与人提问收集数据的方式。可以有面对面现场访谈、电话访谈、录音访谈、邮件访谈等方式。访谈相比其他方式而言研究者可以通过额外的信息提示获得较为清晰的反馈,另外访谈过程中对参与人的言语、表情、情绪的捕捉,对所表达的语义进行准确的判断。使用访谈收集素材时,一定要提前向参与人明确访谈的目的以及用途,征得其同意方可进行。为节约时间,录音很重要,后期通过转录软件可以方便地变成文本文档进行处理。

3.档案袋

档案袋是指按一定目的收集的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最终产品的一整套资料,主要用于形成性评价( ),即以判断如何改进项目为目的的评价。直观理解是为每个研究对象建立一个档案袋,把和他相关的文档、图片等资料放在袋里面,每个袋子用对象的姓名、学号等作为唯一标识,这样在研究过程中所有和对象相关的变化都可以记载在袋里的资料中。如一个班30个小朋友,老师希望做一个关于考察素质舞蹈课程一年后对孩子素养改变的研究,她需要收集30个小朋友的数据,则可以为每个小朋友设计一个“档案袋”(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电子的),每个袋子用小朋友的姓名标记,里面装的是考察孩子素养变化的相关数据、过程、状态等,保持观察更新,一年后就可以获得完整的记录数据。

儿童早期教育发展规划_百度学术

儿童早期教育发展规划_百度学术

图4. 清承教育素质教育舞蹈课程提供科学师幼互动教学体验

当然以上几种方法只是常用的,其他实用的还有实用的小组研讨会议式的“头脑风暴”、课堂小测验等,总之,因地制宜,注意积累就可以获得丰富的素材。

五、软件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一些软件工具可以极大提高研究效率。围绕一个完整研究过程,主要介绍文献检索管理、文档撰写、量化分析、质性分析等四类软件。可能有些软件在上手前会比较有挑战,往往只是“万事开头难”,很多困难都可以寻求网络帮助,更重要的是工具往往相通,只要掌握一到两个,其他也会融会贯通。正如一个软件使用指南里说的:“学习或选择一个新的软件最大的障碍不是这个软件有多么复杂,而是许多忘不掉的旧的习惯,思维的巨大惯性会使你在遇到哪怕一点的不同或者困难时被放大不满的情绪儿童早期教育发展规划_百度学术,所以被选择的软件要么是足够优秀,要么是别无选择。”所以不用怕,赶紧上手学习。

1.文献检索与管理

通过百度学术、维基百科可以快速检索文献。国内常用检索网站有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网。国外著名检索网站有谷歌学术,Web of 等。专业的文献检索网站,比如ERIC教育资源信息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资源数据库,包括各种文档以及教育研究与实践方面的论文摘要;还有一些特色的检索网站,比如X-Mol学术资讯数据库,通过它可以很方便跟踪研究进展,了解研究方向的最新成果。

文献管理常用的软件主要为,,,等。其中,是SCI的官方软件,它具有系统资源占用小,功能扩展强等特点,和写作软件、量质性分析工具配合较好。作为一款新一代的国产网络版文献管理软件,它在功能上不仅具有国外主流的文献管理软件所能提供的功能,而且还全面支持国标、多语言方案。是一款国外跨平台,开源免费的文献管理软件,比较适合本地操作和大量PDF的文件管理。是北京爱琴海软件公司开发的一款专业级别的文献检索与管理系统。应该说各款软件都具备文献管理功能,但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要实际需求出发选择适合的软件。

2.文档撰写

主要有WPS, ,,LaTeX等。其中,WPS word是金山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跨平台的办公软件,具有内存占用低、运行速度快、体积小巧、免费提供海量在线存储空间及文档模板、支持图片识别、PDF转换独特优势,并与时俱进地加入了脑图,流程图,图片扫描,演示播放等新特性(值得一提的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提供的多人实时在线协助为远程办公提供有力支持)。 Word是一种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文字处理软件,也是现代化无纸化办公必不缺少的应用软件,为用户提供专业而优雅的文档工具,节省用户时间,具有上手简单,易用等特点。 是一个强大的小说著作专业工具,辅助作者完成从作品构思、搜集资料、组织结构、增删修改到排版输出的整个写作流程,强大的功能在论文写作方面显得游刃有余。LaTeX是一款面向学术排版的应用软件,能快捷生成复杂表格和数学公式,非常适用于生成高印刷质量的科技和数学类文档。

3.量化分析

量化分析比较常用的软件主要为Excel,SPSS,AMOS和在线等。其中,Excel是目前现代办公和数据处理中应用非常频繁的一种电子表格软件,该软件以其功能强大、操作方便、易于上手等特点,得到了公司办公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青睐。SPSS主要应用于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对应分析、聚类分析等,这个软件需要有一定的统计理论知识基础。AMOS是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软件,可以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其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可提供智能分析,具有可视化图,操作便捷性且功能全面性。因而要用什么软件取决于建立了什么样的模型。

4.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主流工具有ATLAS.ti,Nvivo,,选择自己喜欢的即可。这些软件的特点是人机界面友好,帮助文档和教程比较详尽,有软件使用经验的人一般1-2周即可熟练掌握。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些软件并不能全自动实现质性分析功能(智能化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就是说他提供的是按照质性研究理论提供相应的功能模块,比如说编码、词频、案例、矩阵分析等,实现你所需要的相关操作,关键还是由人来操作。另外,这些软件都是国外开发的,选择时要注意不同版本不同操作系统对中文语言的支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