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小侠生活,为你推荐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小猪生活-女性生活 本地生活常识 时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界要闻 >

四川名中医刘松山:药酒大滋大补 却不知伤害更大

时间:2023-02-02 08:00人气:来源: 小猪生活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9日电(于斌)19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倾力为群众打造的健康大餐《松山医学讲坛》进入第四期,话题再次指向当今社会老百姓的认识误区之一:药酒大滋大补,却不知伤害更大。

四川的负面医学新闻

讲坛上,四川省名中医刘松山认为,药酒的配置,通常是用高浓度(38~60°)的白酒或黄酒浸泡一种或数种有“治疗”或“保健”价值的中药材,浸出其有效成分而制成的液体。一般中药材与白酒按1:10~20浸渍而成。因此药酒里面,不仅有中药材,更是以高浓度白酒为主,长期服用药酒、把药酒当保健品来饮用,与“酗酒”无异,会严重影响心、肝、肾、神经、造血等系统功能,要是以劣质白酒配制,危害更大。如果片面强调药酒功效而忽视安全性,会出现一些负面后果。

四川的负面医学新闻

据介绍,药酒按用途分外用与内服,外用一般用于跌打损伤、活血止痛,敷在没有破损的皮肤上;内服需要按照药物的分类予以配伍。内服药酒,有以下功效: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血止痛、滋补气血阴阳、补肺强壮肝肾。

四川的负面医学新闻

四川的负面医学新闻

刘松山主任特别指出:用于风湿治疗的药酒一定要小心其“毒性”。他在讲坛上展示了多个案例。

案例一,2018年5月,重庆璧山区发生一起15人因饮自制药酒中毒事件,造成5人死亡。原因:自制药酒中含有雪上一枝蒿素、乌头碱等毒性成分。

案例二,2010年,福州5名老人共饮“养生药酒”,导致4人中毒,1人死亡。药酒是按一本传统古医书上的药方配置用于活血通络,药材成分:生川乌、生草乌。死亡原因:乌头碱中毒。

这两起“药酒中毒”事件,均因自酿的含大量“乌头碱”有毒药酒导致了悲剧,但凡其中一人稍微懂一点点“中医常识”,或许就能避免该类悲剧重演。

刘主任指出:乌头碱是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份。毒性表现为口舌及四肢麻木,全身紧束感,引起各种心律失常、损害心肌;口服纯乌头碱0.2mg即可中毒,3~5mg可致死;雪上一枝蒿毒性最剧烈,是川乌、草乌毒性的几十倍。附子为川乌的子根加工品,其毒性小于川乌。

四川的负面医学新闻

怎样炮制才能去毒?刘主任指出,记住简单的4个字口诀就能保命:煮沸去麻。何为“煮沸去麻”?取生草乌先用水浸泡、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口尝可能会有轻微的“麻舌感”。如果量大,则需要延长蒸煮时间去除“麻味”。而附子一般需要煮沸1个半小时以上。清朝末年,四川有一支中医学派就是以擅长使用大剂量附子、桂枝、生姜等品,史料称“火神派”。附子作为一种温阳的药材,常规剂量一般每日10~15克,但火神派通常使用的附子剂量一日可高达150克(3两),是常用剂量的10倍之多,长期应用其毒性可想而知!

案例三,2010 年 4 月 2 日广西武鸣县发生一起 13 名村民聚餐期间饮用自酿的野生八角药酒中毒事件,导致6人中毒,2人死亡。主要症状: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发热。

野八角,又称莽草、假八角,外观非常形似食用的八角茴香,易误认。功效:杀虫生肌,行气止痛。 毒性成分:莽草酸。中毒表现:头昏、眩晕、恶心、呕吐、出汗、抽搐;严重者磨牙、发绀、呼吸困难、角弓反张,甚至惊厥致死。

老百姓如何区分?食用的八角茴香一般是7-9个角,角长而直;而野八角的角更多,通常有10-12个角,从数目上可以区分,且角的尖端是勾状的。

案例四,某46岁康姓男子因饮用自酿的“马蜂酒”中毒,中毒表现:全身皮肤大面积瘀斑,口腔出血难止,凝血功能明显异常。

四川的负面医学新闻

马蜂酒毒性成分:黄蜂(马蜂)毒素;中毒表现:头晕、头痛、呕吐、烦躁不安、血压升高;严重者:嗜睡、水肿、昏迷、出血、肾功能衰竭和休克。和“蛇咬伤”的案例如出一辙,一般都会出现大出血、肾损伤、休克,甚至死亡。

中国古代曾有马蜂酒治疗“风湿病”的案例记载,因马蜂的毒液就存在于体内,难以去除,且用量难以把握,因此不建议民间自行酿制“马蜂酒”治疗或者预防“风湿性疾病”,若有该类疾病,及早到正规医院诊治,切勿自行“预防”,这类病也没法预防。

案例五,某廖姓男子,频繁饮用自酿药酒3年,就诊时出现严重的“全血细胞减少”、严重肝损害,发热,鼻腔出血等。追问病史,自诉家里自制泡酒,常有海马、蟾蜍、鹿茸、虫草、狗鞭等近十余种药材。配方来自“朋友介绍”,以为长饮可以舒筋活血、强身健体。其结果不但没能“强身健体”,还把自己住进了医院,而且落下了终身“骨髓衰竭”的病根。

蟾蜍、海马都是有毒的,不建议泡酒饮用。

刘松山主任接着介绍了老百姓通常认识的4个误区:

四川的负面医学新闻

误区1:药酒无害?很多人认为药酒可以“滋阴壮阳、强身健体”,从而高看药酒之功效、忽视其危害、认识有局限。

他说,中药本身需要“辨证配伍”,需要专业中医师分析舌苔、脉象、病征、病症综合开具方能使用。

误区2:配方混乱:中医老教授的传授、家中长辈的传承、亲朋好友的建议与赠送、自己的经验和自学的中医知识、网上搜寻的“配方”、民间偏方。

刘主任说,试问这些“药方”都能用吗?这些“药方”都对吗?这些“药方”都适用于每个人吗?其次,非专业机构、民间自行酿制药酒的行为不可取。

误区3:是个药材都能泡药酒!

刘主任指出,药材本身的毒性、不明配方的毒性、统一配方的适用性、长期饮用的毒性,老百姓均无从考证,只能“道听途说”。 而有毒成分如乌头碱四川的负面医学新闻,存在于川乌、草乌等植物中,坊间却常用川乌、草乌等植物来制造药酒,很容易引起中毒以至死亡。其他有毒成分如马钱子、水蛭、苍耳子,均不建议泡酒饮用。

误区4:喝药酒多多益善?

他说,古代医学家:“药酒补虚损,宜少服,取缓效。” 药酒,首先里面是“药”,而不是补品四川的负面医学新闻,是药三分毒;其次,它含有“高浓度酒精”,长期饮用无疑在“酗酒”。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酒精(乙醇)定位一级致癌物,少饮、偶尔饮用都不正确,正确的做法是“不喝”。酒精会引起肝损害(酒精肝)、胃溃疡(胃出血)、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肥胖等)、视力损害、脑萎缩、神经系统损害、呼吸抑制、过敏、胰腺炎等。孕妇、儿童禁饮,老人需慎饮;其他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乙肝和其他肝炎、肾功能不全等需慎饮。

刘松山主任说,药酒饮用有宜、慎、忌之分。宜:药酒适合于偏寒、偏虚、偏瘀的体质。慎:湿热体质、燥热体质、体虚证的人;肝脏疾病、心脑血管病、胃肠功能差、造血功能差的人群。忌:高血压患者、各种癌症患者。高血压病人饮用后,会有中风的危险; 癌症患者饮用药酒后,可能会促使癌细胞扩散,加重病情。

“是药三分毒”,药酒也不例外,若不能判断,咨询有经验的临床中医师。药酒,能少饮则少饮,能不饮则不饮;如果确有病症想要饮用,建议先咨询正规大医院的中医专家,对自身病症做个全面分析,是否适合饮用某类药酒。切记不能把“药酒”当成“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