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们全国的许多医院管理群和医生群对于中国医改的关注,远远超出以往大家的争论和讨论。可以说气氛非常热烈,也针锋相对。出现了许多所谓市场派的言论,也有所谓政府派的言论。还有基于公立医院的观点。也有基于民营医院的观点。另外还有许多跨界交流的观点。大家各抒己见,夜以继日的争论都在为中国医改操心。
我个人认为中国医改之所以称之为世界性难题中国医改研究,可能并不仅仅在于这个医改的技术性难度有多大,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又与人人享有健康和全国人民生老病死的医疗服务紧密相关。同时又与中国小康社会的发展和2030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紧密关联。这是中国社会文明的象征,也是新时代老百姓社会公益和福利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因此,政府和社会对中国医改的关注远远超过对一个社会普通行业发展的关注,它是中国社会进步内涵的一个系统工程。
中国医改的复杂性,我认为首先在于它的利益的交织是错综复杂的。既有政府部门的思考,也有社会关注的热点。有医保部门和医药行业的利益关系制衡,也有医疗行业的生存和医生利益中国医改研究,患者权益以及人的生命权益的维护等等。这些矛盾、问题和困难并存,就在于其出发点、价值观、追求效果等都是不完全相同的,有时甚至还是相悖的。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要追求医疗改革的完美效果和一蹴而就的成果,以及皆大欢喜的改革局面等则可能是会非常困难的。
我们反对对中国医改采用下惊人定义和结论式误判的研究方式。中国医改从目前的状况上来看,应该说还是处于行走在路上的发展阶段。此时改革的目标还远未实现,改革的阵痛则有可能到处显现,改革中的许多热点和难点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对于研究者们来说,也应当调整心态,要充分理解中国医改的复杂性、阶段性、挑战性和可变性等状况。也要充分理解政府部门和卫生从业人员的决心、意志、奉献和全身心的投入。中国医改此时并不是下结论的阶段,而处于拼搏和奋斗阶段。因此,更多地需要弘扬中国医改的主旋律。
有些学者也好,有些社会人士也好,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利益上谈自己对中国医改的观点和想法,对于中国医改来说这本身可能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由于社会对于中国医改的高度关注和中国医改的社会敏感性,而我们有些人的某些极端观点,常常会导致出现社会的不满,甚至远远超出对某些具体政策评价的意义,有可能会引发对中国医改不利的思潮。这也会对中国医疗卫生行业近十年的发展与贡献产生否定的认识,这种观点显然是不能被我们接受的。
我们要抵制有些学者将社会医疗服务完全划属于市场经济的范畴和概念。我们也要纠正有些学者将医疗服务单一化、行政化的错误倾向。我们不能认可将中国医改的许多复杂社会问题的交织与医疗技术能力的有限性所产生的矛盾和困难,都归咎于医务人员和医疗行业等。我们强调的中国医改需要主旋律,其实也是为了更好地抵制这些消极思潮的错误影响。
在此,我们认为:现阶段中国医改要唱响主旋律非常重要。这并不是讲什么大道理,而是一种客观需要。事实上,每一个研究者和从业人员及社会人士都应当充分肯定近十年来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以及中国医疗行业在医改中的不懈努力和推进基本医疗与社会公益服务等很多方面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客观成绩,这些都应当予以充分的体现。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对中国医改社会复杂性的宣传,要让社会各界充分理解中国医改的困难之所在,并认识到中国医改的渐进性和成效显现的一个逐步过程。
唱响中国医改主旋律,还要厘清中国医改下一步发展的宏伟目标,那就是围绕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发展理论,同时围绕2030健康中国的战略行动来推进中国医改。并推进以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为主要内涵的新时代中国医疗体系的全新构建。这样才有可能通过医改,为未来中国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健康支撑、医疗保障和更加满意的社会服务。这应当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期待,也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中国医改最大的问题就是制度缺陷
《柳叶刀》()本月发表了一项名为《中国庞大和复杂医改的早期评估》的中国医改政策研究。不...(170)人阅读时间:2023-02-01换个角度看北京医改
)中介绍的方法,为大家解读下17年的北京医改。一个是解决看病贵。因此,从投入角度来说,...(124)人阅读时间:2023-01-29北京医改 全国再看:医药分开效果如何?
不过可以接受,医疗改革后‘挂号费’贵了,但药费、检查费不是便宜了吗?挂了三次号的李...(54)人阅读时间:2023-01-29北京医改后,医事服务费和挂号费有啥区
“挂号费没了,出了‘医师服务费’,这里外里价格还不是涨了吗?“一是”,即其实质是对...(96)人阅读时间:2023-01-29北京医改半月追踪
北京医改启动之初,本版报道《北京医改两日追踪》曾提到,患者李大姐反映,跨科就诊或医...(58)人阅读时间:202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