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小侠生活,为你推荐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小猪生活-女性生活 本地生活常识 时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聚焦医改 >

卫计委发布会:四川、陕西、河南成为医改新典型!

时间:2023-05-24 04:00人气:来源: 小猪生活

陕西2014年医改

四川省

以分级诊疗、人才强卫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为抓手推动改革

四川省委、省政府把建设“健康四川”和维护群众健康作为重大目标,在全面完成国家各项医改任务的基础上,以分级诊疗、人才强卫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为抓手,先行先试,突出重点,着力构建合理医疗服务模式,着力推动医疗人力资源均等化配置,着力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全省全域实施分级诊疗制度

陕西2014年医改

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的问题,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好务,2014年8月,省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先后出台了21个配套文件,通过多措并举提升基层“首诊率”、加强监管推进大医院“减量提质”、创新医保制度阻止“舍近求远、越级就诊”、构建“医疗作战区”规范双向转诊和严格考评助推制度落实等举措,全省医疗服务出现了四个可喜变化:一是城市大医院“看病难”开始缓解。省市级大型医疗机构门(急)诊量较分级诊疗实施前同比降低了8个百分点,出院人次增长幅度降低了7.88个百分点。二是基层“守门人”作用逐渐恢复。全省县域内就诊率已达到87.72%。三是医疗费用过快上涨得到遏制。省市大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县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次均费用上涨趋势出现了逆转,分别下降0.17%、0.78%、4.74%。四是新农合医保基金运行安全稳定。新农合住院实际补偿比提高0.5个百分点,达到63.5%。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健全分级诊疗的制度体系,以糖尿病、高血压和结核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出台慢性病分级诊疗试点指导意见。完善全省“医疗作战区”制度,探索完善医疗联合体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医疗联合体资源流动。推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强化分级诊疗政策宣传,引导群众就近、优先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二、大力实施人才强卫工程

能否在家门口看好病,主要取决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水平和数量。我们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落实、行业推动”的工作模式。一是政府主导。省政府出台《激励引导教育卫生人才服务基层的实施意见》和《加强卫生计生队伍建设的意见》,4年内两次召开全省卫生计生人才工作会议。二是部门落实。有关部门制订落实了相关配套措施,如:人社、财政等部门优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金计提办法;完善了职称晋升办法,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实行“双轨制”。三是行业推动。卫生计生行业进一步加强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管理和医务人员培训力度。全省累计下派医务人员1.9万余人,诊治群众585万人次。开展了新技术、新项目2000多个,手术带教3.9万台,有110人担任了受援单位的院长。全省建成住院医师规培基地61个,累计招生2.1万余人。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累计培养1.7万余人。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三个三”的工作重点,推动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促进“三个就业”。促进更多医学毕业生就业,大力推进医师依法依规多点执业,启动“银发引智计划”,积极引导已退休的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到民营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再就业。二是强化“三个培训”。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岗位培训。三是推动“三个提升”。深化编制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升系统内执业人员待遇的公平性。大力推进乡村卫生计生人员一体化,提升基层卫生计生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强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和医师下基层服务,提升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服务基层的效益性。

三、纵深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陕西2014年医改

医疗卫生事业需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借“互联网+”的东风,我们顺势而为,主要是“搭建一个平台,成立两个中心,构建三项制度”。一个平台就是在全国率先建成“健康四川”便民服务云平台,接入350家医院,导入7000万份健康档案、4000万份新农合档案,每月提供90余万个号源。两个中心就是建立了四川省互联网医疗管理指导中心,设立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省人民医院两家省级互联网医疗中心。三项制度就是建立了备案制度、CA认证制度和患者实名预约及就诊记录保存制度。去年9月以来,全省网上预约挂号495.3万人次,线上支付179.6万人次,检查检验结果查询334.7万人次,远程会诊、影像和心电诊断82.7万人次,慢性病管理服务13.2万人次。

下一步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陕西省

一体化管理、管办分离、财力保障、发展激励、人才培养流动、人事分配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2013年12月,我市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为总医院,吸纳市县公立医院为分院,组建了延安医疗集团。

陕西2014年医改

集团理事会由市县政府、延安大学和有关部门组成,首批成员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及医学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洛川、延长、志丹三家县医院,2015年又吸纳了宜川县医院。集团成立两年多来,在各级政府和医改部门的指导按支持下,经过集团成员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显著提升了分院的医疗服务水平。2014年以来,总医院累计向分院下派专家90多人次,帮助分院开展新业务73项陕西2014年医改,指导手术500余例。2015年4家县级分院总门诊人次较上年平均增长了13.3%,尤其是延长县分院服务能力提升最为明显,门诊人次、手术例数分别较上年增长了91.06%、23.26%;分院平均住院日、住院药占比、院外转诊率分别下降了0.4天、5.3%和12.3%。

二是推动了大医院患者向基层回流。与2014年相比,2015年总医院的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和手术例数分别降低了12.9%、6.52%和10.3%。2016年第一季度门诊人次比上年同期降低了9.8%。

三是促进了优质医疗服务向乡镇延伸。通过县级分院一体化管理重点镇卫生院,洛川、志丹四所重点镇卫生院2015年就诊人次较2014年分别增长了12.27%和15.35%。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建立六项机制:

延安医疗集团的组建运行,推动了优势医疗资源下沉,提升了县域医疗服务水平,为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创造了经验,为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创设了机制和平台。下一步,我们将以深化改革、规范管理为重点,推动集团持续健康发展,让老百姓从医改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陕西2014年医改

河南省

以区域医疗联合为抓手统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中牟县作为河南省县域综合医改和居民健康签约服务的双试点县,认真落实政府办医责任,以完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为保障,以加强基层人才队伍为支撑,以重点专科建设为着力点,以区域医疗联合为抓手陕西2014年医改,以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为突破口,扎实开展县域综合医改,统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大投入、夯基础,构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大格局。自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10多亿元,完成了3家县级公立医院的整体搬迁,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分别于2013年、2014年投入使用,县中医院新院区预计明年5月开诊;完成了13所乡镇卫生院,302所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新建15所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县乡村全部配备了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医疗设备,满足人民群众就近就医的需求。投资1200余万元搭建县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以云计算模式在全县基层医疗机构部署数字化卫生院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了98.1%。实施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和疫苗电子订单管理、冷链温度控制系统,推进县域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初步实现县域内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医药监督和综合管理等信息互联与数据共享。

二、强保障、建队伍,破除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瓶颈。为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增加编制849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80%以上,开辟人才绿色通道。县级公立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不受编制限制,先后引进卫生专业人才1200余名,深入开展名医、学科带头人、医林新秀评选活动,给予政府奖励和津贴补助。持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并向临床一线倾斜。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按照每人每月500、300、200元对偏远乡镇卫生院医基层卫生人才工程务人员进行补贴。县乡医务人员收入比改革前分别提高11.5%和17.3%。大力推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369人才工程”,为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招大专毕业生56人,培训全科医生148人次。

三、增优势、补短板,大数据精准发力专科建设。2012年以来,投入6500多万元,开展重点人群免费测血压、测血糖、提供健康咨询的“两测一提供”和全民免费大体检活动,通过对200万份的病例、100余项指标数据的分析,建立县域疾病谱数据库,科学分析全县47万人口的就医趋向,为制定卫生规划、专科建设、医生的能力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基本锁定“两多一重”的病种,这“两多”是外转病人多、医保基金外流多;“一重”是群众就医负担重。重点加强“两多一重”的学科建设,主要为重症医学、血液透析、介入、肿瘤等专科建设水平,留住了部分外转患者,实现了群众就近就医,减轻了群众就医的负担。

四、抓龙头、促联动,建立完善上联下带的分工协作机制。全面推行“县带乡”、“乡管村”的县域医疗联合管理模式,促进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和医院的有机衔接。3家县级公立医院分别和13家乡级医疗机构建立对口帮扶、协同发展合作关系,共建协作病区,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高效快捷的转诊服务。乡级医疗机构向县级医疗机构转诊的病人近1.3万余例,县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3150例。同时,积极整合医疗资源,建立远程会诊、影像诊断等九大县域医疗卫生中心,基本实现县域内医疗数据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让患者在基层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专家的服务。

五、建网格、分层级,扎实开展居民健康签约服务。一是建立契约化服务关系。按照家庭签约、分类管理的办法,以老年人、慢性病和孕产妇、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为优先签约对象,为签约居民提供长期、连续、稳定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二是组建层级化服务团队,按照签约医生+服务团队+支撑平台的原则,采取“1+1+1”的签约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医生的“区位、乡源”优势。将全县划分为13个大网格,279个小网格,组建279个由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公卫医师、执业护士、乡村医生和二级医院医生组成的层级化服务团队。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签约4.98万户,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67%。

陕西2014年医改

欢迎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

来函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