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秋天,长岛和新英格兰居民到国内别处旅行,发觉那些平时消息灵通的人有不少竟不知有风灾这么一回事,不禁惊讶。这一部分是由于风灾影响太大之故。风到后开头那二十四小时,《纽约时报》完全得不到可靠的消息。《波士顿环球报》那些编辑虽则目睹本港有不少货轮船底朝天,可是也只能在星期五,即风过后两天,才发表一篇劫后灾民访问记。同天早上《纽约时报》把若干篇零星报道拼在一起,才知道灾情之重竟超过芝加哥大火、旧金山地震和密西西比河的历次水灾,于是加上横跨八栏的大标题,说发生了大风灾。出奇的是,这些报道没有几个读者看过,看过了也没留下印象;不到一周,此事人们已置之脑后,仅仅是美国史上被人忘记的一个片段了。
有大风灾竞然记不得,这是因为美国人全神贯注在捷克问题上。当时的欧洲危机,人人都感觉到了;向整个社会报道新闻竟能有如此结果,这还是第一次。后来1954年陆军部与麦卡锡参议员对质。1963年举行肯尼迪总统葬礼等等,都上了电视,可是捷克事件虽然没上电视,只有广播,影响仍然非常之大。听众觉得自己是束手无策的旁观者,明知事变进程会严重影响自己的一生,也只有眼睁睁望着。9月29日慕尼黑条约签订后,哥广说,广播事业“非但已成为传播新闻的媒介,还成为一股社会力量了。”
这是事实,可是广播不见得只有好处。听到广播,人们更是怕上加怕。由于希望结局圆满是人之常情,所以事件一结束,对于慕尼黑协定,大家都往好里看。在英国,张伯伦竟成为当代英雄,在美国也是如此。要再过好些时候,人们才看出这个家伙原来是个没骨头的老浑蛋,只因希特勒写下一句不值一文的诺言,就轻轻地把一个坚强果敢的盟国出卖了。丘吉尔一眼看穿了,他说:“英法两国要在两件事情里边挑一件:要么打仗,要么丢脸。他们宁愿丢脸,可是到底还是免不了要打仗的。”罗斯福也是明白的,他写信给驻葡大使说:“欧洲独裁者对我国的威胁越来越近了。”默罗和夏勒也是有眼光的人,他们俩在巴黎会面生活百科广播稿150字,一致认为下年麦收之后,难逃一战。卡顿伯恩也懂得这是怎么一回事,甚至在张伯伦到贝希特斯加登之前他就说过“我觉得这不过是暂时喘息一下。张伯伦此行到底是否能带来和平,大有疑问。”
美国人民开始醒悟过来了。据《幸福》月刊在某地的调查,只有百分之十一点六的人以为墓尼黑协定是可取的,却有百分之七十六点二的人相信欧洲大战一起,美国就会参加。这个百分比也适用于全国各地。《幸福》月刊的编者评论说:“这可是新闻啊。一年半前只有百分之二十二的美国人以为两三年内美国会卷入国外战争,现在竟有三倍那么多的人相信,战争虽然暂时幸免,要是真的打起来,我们是会参加的。……早先我们有一种想法:“感谢上帝,美国两边都有广大无边的海洋!”这种借助海洋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思想,如今已经打破了。
总之,捷克危机已把我们从长期的沉睡中惊醒,全国人民都提心吊胆,十分着急,咬指甲,用手指敲起桌面来了。轰炸、侵略、战争,这一切在过去不久的夏季还是不可想象的,而今可凛然在望了。广播把整个美国变成了挤满心神不宁的观众的大戏院,在那里,一个二十三岁的才华出众的导演,仅在慕尼黑条约签订四周之后,就大声喊道,“开始!”
新闻人员撒谎编人,这已有一段很长的历史,颇有“骗客传奇”的意味,也并非完全不光采。埃德加·爱伦坡得名,是因为写了《汉斯·福尔奇遇记》。H.L.门肯编了个浴缸发明经过的滑稽故事,逗得全国哈哈大笑,有些百科全书编者竟当是真人真事,收入书中。最成功的是理查德·亚当斯·洛克1835年凭空杜撰的月亮新闻。这位记者向《纽约太阳报》那些好奇的读者报道,说有一位“约翰·赫谢尔爵士”用“按新原理设计的大望远镜”,竟望见月亮上头有“蝙蝠人”。以上三位记者虽则说了假话,人家很快就饶恕了他们,因为报纸乃是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谓“低温宣传工具”,人家看了不会头脑发热,酿成乱子。广播可是“高温”的,而温度达到最高点则在1938年万灵节前夕。
当时摆弄这高温玩艺儿的是百老汇大街最多才多艺、成就也最大的青年人,名叫奥森·韦尔斯,他既是演员,又是导演,还是负责演出者。韦尔斯年刚二十,就在广播节目《影子》里演过拉蒙特·克兰斯顿这个角色。他上演《恺撒大帝》用现代日常服装,又让黑人以中美洲海地岛为背景演《麦克佩斯》而且居然大赚其钱。他原定为工程兴办署演出《摇篮就要摇起来》,可是开演那个晚上,华盛顿由于政治原因临时下令停演。韦尔斯不听政府禁令,率领整个剧团连同大批观众走过好几条街,另找一个空戏院上演,结果竟大获成功。因此之故,哥广认为他是戏剧界的奇才,请他每逢皇期天就在下午8点从第一广播室播送一个钟头的戏。这个节日没有商人出钱主办,是电台自己搞的。哥广这样干,也并非有钱不赚,空做宣传,而是因为这个钟头的广播时间没有主顾,它的对手全广所播送的广告节目《蔡斯和桑伯恩》听众最多,又在同一时间。在全广那里,主持节目的是唐·阿米奇,歌唱的是桃乐赛·拉康,高级讽刺剧则由口技家埃德加·伯根连同红头木偶查理·麦卡锡上演。这个木偶是芝加哥一个酒吧招待员以三十五元钱代价替伯根刻的,蓝本是伯根画的一幅报童速写。它在广播界高踞王座,足有一年半长。由于他机智百出,放言无忌,星期天晚上人人爱听。
如果广播有两种不同的节目,有正经戏曲又有伯根和木偶的对白,多数美国人宁愿听伯根的。万灵节前夜那一周,克罗斯利和胡珀这两家听众意见测验所都说,大概有百分之三十四点七的人听《蔡斯和桑伯恩》,百分之三点六听韦尔斯的水星剧团节目。(这里有一个隐蔽的因素故意不让广告商知道,怕他们泄气,往后我们就要谈到,可是平时星期天听众的比例确是如此。)当时美国居民有三千二百万户,其中二千七百五十万户有收音机。这样每逢哥广播放柴可夫斯基的小音阶降B调钢琴协奏曲前奏(水星剧团每周开场的主题曲)的时候,韦尔斯不妨设想有一百万人收听。到了十月三十日,人数还要增加呢。
9月26日,罗斯福亲自电告希特勒,请他停发最后通牒,以谈判代兵戎,马上召开一个“与目前争议有关各国全部参加的”大型会议。至于开会地点,他说最好在欧洲“一个中立国内”。这个建议没有下文,因为当时准备开的是另一些会,可是同一天韦尔斯却心血来潮。他想,为什么不把H.G.威尔斯的《宇宙战争》改编为戏剧呢?他的代理人认为这个主意很蠢,负责写剧本的霍华德·科克也觉得办不到。但是韦尔斯硬要这样做。他的个性很强,别人只好顺从生活百科广播稿150字,于是科克就去着手把威尔斯的小说改编为韦尔斯的剧本。10月25号,星期二,也就是广播这戏之前五天,科克打电话给水星剧团总编辑约翰·豪斯曼要打退堂鼓,因为科学幻想小说无法改编成广播剧本。剧团女秘书表示同意,她嚷嚷说:“当然你办不到嘛!说什么火星人来到地球,这是梦话!我们才不当这样的大傻瓜呢!”豪斯曼想换上《洛纳·杜恩》,可是韦尔斯认为没有讨论的余地,因此改编威尔斯原著成为集体创作。星期四晚上就要上演了--人人都说,这是一出十分沉闷的戏。
忽然间有个人--没人记得是谁了--提了个建议:整出戏都学新闻节目那个样子播出去好不好?不妨弄得十分逼真嘛!连罗斯福的口音也摆进去!这是全能办到的,包括学罗斯福的口音;肯尼思·德尔马(后来弗雷德·艾伦让他演参议员克莱霍恩,因此出名)能模仿他那种庄严的语调嘛。要在戏里演卡尔·菲利普斯(他是哥广第一个广播员)的那个演员把电台收藏的录音翻出来,再三细听这个广播评论员当时是怎么半歇斯底里地描写“兴登堡”号在莱克赫斯特肮空站爆炸的。演普林斯顿大学那个科学家的是韦尔斯本人。开头先来个天气报告,再放舞曲,而后播送号外新闻。演员们认为这样开头未免拉得太长,可是韦尔斯摇摇头,他说要逼真就非得这样才行呢。
这样果然逼真。捷克危机发生时,广播常常忽然打断,听众已习以为常了。每次打断,都插进一些重要新闻,这些新闻后来果然登在报上。真的,人们已经公认,宣布重要新闻最好是用广播了。此外还有种种因素增加广播的真实可靠性。据《幸福》月刊的调查,1936年大选以来,广播评论员比报纸在群众当中还有信用。说真的,有不少人已经不大能分辨什么是事实(新闻),什么是幻想(戏剧)了。韦尔斯广播完了之后,《剧艺报》发表了一篇较为深刻的分析,它说:“尽管再三说明这是一出戏,人们可能还当是真人真事”,因为“每天连播放完后,就有许多听众来信,十分关心地评论戏里的人物和事件,可见他们如何认真地对待广播剧。”
而且当时人们对于达官贵人还是十分尊重的,肯尼思·德尔马在戏里演的就是“内政部长”。为丁让纽约和新泽西州的人们听来有真实感,戏里还用了真实的街名,如普拉斯基高架公路、南街、二十三号公路等等。后来普林斯顿大学作了调查,发现还有其他因素:一是当时人们在知识上和情感上都不成熟,二是大萧条时期人人自危,(有个人这样回答调查员:“从我爷爷时起,怪事就不断发生,现在会出什么事,谁知道呢?”)但是起作用更大的是“最近担心欧洲大战爆发的恐慌心理”。
韦尔斯本人似乎也曾有点顾虑。剧本开头和结尾都有说明,指出这只是一出戏,哥广还四次打断演员的话,把这个说明再念一遍。假如听众都是由8点听起一直听完,这样做就十分妥当了。可是实际情况不是如此。就在这里,调查听众意见的人不肯说出来的那件小事就起极大的作用了。这件叫出钱搞广告节目的商人很不高兴的事情是,每逢开始介绍商品或有不受欢迎的演员出场的时候,听众就把收音机指针拨到别处去。伯根和麦卡锡的表演谁都爱听,可是在全广的杂耍节目里边,他们的表演不过是一个片段而已。
收听水星剧团节目的人数目较少,可是每天必听。那天他们先听到柴可夫斯基主题曲,广播员的导语,当天的天气报告,接着电台就说:“现在我们把大家带到纽约中心区公园广场饭店子午厅,欣赏一下拉蒙·拉奎罗乐队的演奏。”以后就不断发表简报,说卡尔·非利普斯和皮尔逊教授已经动身往新译西州格罗弗斯米尔镇去,路上情况如何,还播放警报声和人群喧闹声作为衬托。这时已是下午8点12分了,在全广电台那里,查理·麦卡锡的头一段的滑稽对白结束了,一个柔和的声音开始向听众介绍“蔡斯和桑伯恩”牌的咖啡,说它的香味如何浓郁。
于是大约有六百万听众把收音机指针从全广拨到哥广去。他们听见的是下面这些话:
『广播员:……我现在把麦克风移近一点。在这儿。(小停)现在我们相隔不到二十五英尺了。大家听得到吗?哦,皮尔逊教授!
皮尔逊;菲利普斯先生,你有什么事吗?
广播员;你能不能告诉我们,那个东西为什么里头老是咯吱咯吱地响?
皮尔逊:也许是因为它表面冷却的时候,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些。
广播员:你还认为那是掉在地球上的陨星吗,教授?
皮尔逊:我不知道该怎么说。看那个用金属做的外壳,显然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地球上没见过这祥的东西。不过,通常陨星掉到地上,因为跟地球的大气层磨擦,总是有些窟窿。可是这个东西却是滑溜的,而且是个圆筒。
菲利普斯:等一等!怪事发生了!先生们,女士们,这可真怪。这个东西有一头开始脱落了。顶上开始转动,就象个螺丝!一定是金属做的。』
广播里人声闹哄哄的,接着那麦克风又传出声音来。
『广播员:先生们,女士们,我从没见过这么吓人的东西!……等一等!有个什么人从那顶上的窟窿里爬出来了。是个人,或者……是个什么东西。我看见有两个亮晶晶的圆东西打那个黑窟窿里望出来……那是眼睛吗?也许是脸部吧。也许是……
(有人群惊叫的声音)
广播员(抽抽搭搭地哭,而且象是呕吐):老天爷,那黑影里伸出了一条东西,它扭呀扭呀,象是灰色的蛇。又来一条,又来一条啦!大概是触手吧?呐,我看见全身啦。象一个黑熊那么大,浑身闪闪,象一张湿牛皮。可是那张脸啊……我无法形容。我简直不敢看下去。一双眼黑洞洞、亮晶晶的,好比毒蛇那样。嘴是V字形的,嘴唇没有边缘,象在颤抖,唾沐就打那儿滴下来……』
广播员暂时控制不住自己,说不出话来,静默了一会儿。听见乐队演奏几小节《月光曲》。另一个广播员接上了,他声音冷静、技术熟练地说:“我们现在播送在场目击怪事的人的报道,怪事发生的地点是新泽西州格罗弗斯米尔镇威尔马斯农场。”再来几小节德彪西的乐曲,跟着那个冷静的广播员又说,“现在我们让大家再听菲利普斯由格罗弗斯来尔镇发出的报道。”据菲利普斯说,当地派了一队警察去检查那个东西,可是还没走到跟前,那里边的火星人就向他们喷射大片火焰。来了一阵警察呼痛声,还有火星人的奇异的尖叫声。有个粮仓爆炸起来,接着麦克风就没声音了。那第二个广播员又接上,他冷静地说,“先生们,女士们,因为发生了我们无法控制的情况,格罗弗斯米尔的广播暂时停止,显然那里的送话机发生了故障。但是一修好了,我们就让大家再听现场广播。”现在战斗激烈起来了。新泽西州的警察队被火星人的火焰喷射器烧成了灰烬。本州驻特伦顿区民兵司令蒙哥马利·史密斯准将代表州长发表公报,说默塞尔和米德尔塞克斯两县,西至普林斯顿,东至詹姆斯堡(都是真实的地名),全部戒严了。可是火星派来的另几艘宇宙飞船又降落地面。皮尔逊死里逃生,说看见入侵地球的火星人使用某种武器,“没有更好的名称,只能叫做热线武器”。
现在那第二个广描员的声音也慌里慌张了:
『广播员:先生们,女土们,有件严重的事情要宣布。虽然说起来人家也不信,可是根据科学观测和亲眼见证,我们无法不得出结论说,今天晚上在新泽西州农场上降落的那些怪物,就是火星入侵地球的先头部队。』
他用惊慌的口气透露坏消息:新泽西州国民警卫队已经被火星人全部消灭了。本州全境和宪夕法尼亚州东部一律戒严。总统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内政部长(口音很象罗斯福,说话也用罗斯福的词句)呼吁全国人民各尽天职,并仰求上帝拯救。陆军航空兵也被火星人消灭了。有个电台工作人员断断续续地说了几句:
『工作人员:这是新泽西州纽瓦克市……这是新泽西州纽瓦克市!……请注意!有大量毒气从本州沼泽地区吹来。到了南街啦!戴上防毒面具也没用。居民们要跑到空旷地区去。……有汽车的走七号、二十三号、二十四号公路……避免拥挤的地方。毒气现在到了雷蒙德大道了……』
唯一幸存的广播员是雷·柯林斯,他在电台中间休息之前最后来一段广播,那时他站在纽约市的一个房顶上,广播中警钟乱响,告诉全市人民要立即撤走,因为火星人就要来到了。“哈钦森河大道还能通汽车。不要经过大桥到长岛去。……那里太挤了。”听得见同时有不少人在唱圣诗。柯林斯声音哽咽,勉强把下面的新闻念下去:“火星飞来的圆筒已经落在全国各地。一个在布法罗市郊外,一个在芝加哥,一个在圣路易……”
下午8点32分,柯林斯广播快完的时候,来了个紧急电话,请哥广节目监督戴维森·泰勒离开第一播音室控制台出去一下。他回来的时候,脸色发白,愁眉不展。纽约各电台已有百分之六十打断了广播,安慰听众说这不过是一出戏。本市警察已把哥广大楼团团围住,命令所有演员和技术人员在演完了戏时都不许走,有紧急问题要他们答复。泰勒回到控制台时,柯林斯正在描写那些身体高似摩天楼的火星人怎么走上普拉斯基高架公路,准备淌水过赫德森河。再过几秒钟就休息了,泰勒决计还是让柯林斯说完,所以柯林斯就装成中了瓦斯毒,勉强说话的样子说下去:
『柯林斯:现在他把那金属做的手举起来了。完啦。烟放出来啦……浓黑的烟,吹到全市各处。街上的人也看到烟啦。他们往东河跑去……好几千人在路上倒下了,象一大群老鼠。烟四面铺开,越来越快。到了时报广场啦。人家想躲开它,可是没用。他们象苍蝇似的一群群倒下啦。现在烟穿过第六大道啦……到第五大道啦……到一百码外啦……只有五十码啦……第四个新闻报告员:2X2L叫CQ台……2X2L叫CQ台……2X2L叫纽约CQ台……广播台没人了吗?一个人也没有了吗……2X2L……』
现在到中间休息时候了,哥广一个固定广播员接上,告诉听众说,刚才本台播送的是韦尔斯主持的水星剧团的戏。接着播送这出戏的下半部,稿子措辞审慎,一点也不危言耸听,可是怎么写都没用了。还没到休息时间,已经有几十万人叫着嚷着跑上街去;各州州长再三强调没有宣布戒严,请当地人民不要惊慌;各地礼拜堂也挤满了人,往往是一家老小哭哭啼啼,祈祷上帝在火星人来到之前赦免罪过。据普林斯顿大学的调查,约有一百七十万人相信这个节目是新闻广播,约有一百二十万人恐慌得很,要马上逃难。调查报告说:“有几个钟头真难过。全国东至缅因州,西至加利福尼亚州,都有人以为那些可怕的手持热线枪的火星怪物已经把所有迸行抵抗的美国部队都杀死了,大难临头,世界末日快要到了。”
各州电话员都应接不暇。各地广播电台说,市民打来的电话五倍于平时。在纽约市,哥广交换台和警局交换台都忙不过来,河边大道挤满了抽泣的人群,水泄不通。最糟糕的是新泽西州北部,那里据说最早“发现”了火星飞船,所以往往一家老小抱成一团,哭眼抹泪;不少人吓得失魂落魄,在野外乱跑;有汽车的也开出去四下里飞奔,免得闷死烧死。所有火车站汽车站都人山人海,一个个惊慌失措,赶买车票上车,不管开到哪里去。纽约有个妇女打电话到美国南方汽车总站问消息,她气喘吁吁地说:“快点把情况告诉我吧!世界末日到了,我还有好些事没办呢!”
事情过后,多萝西·汤普森写道,“这场广播本来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到了这时,那些役听过节目的无不嗤笑那些吃惊的人,说他们愚昧无知。可是事实并不那么简单。不管汤普森怎么说,广播剧《星际战争》在技术上总是极大的成就,甚至今天听听录音还叫人毛骨悚然。而且虽说产生恐惧心理跟教育水平低、经济地位低有某种关系,--最易受惊的听众是那些没念完小学,而且靠救济过活已在三年以上的--但是富裕的人也大吃一惊,这就难免人家笑话了。据普林斯顿大学的调查,当时的收听广播的大学毕业生当中竟有百分之二十八,高薪阶层当中竟有百分之三十五都信以为真。在南方某大学,女学生抱头痛哭,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跟爹妈诀别。东北某名牌大学有个四年级生,他刚从瓦萨女子学院访友后开车回校,在路上打开收音机听见广播,竟也相信“普林斯顿真的已成废墟,新泽西州全境也毒气弥漫,大火延烧了。”
韦尔斯在第一播音室轻松愉快地跟听众告别,他说:“朋友们,再见啦。明后两天,请不要忘记今天的教训。……要是门铃响了,开门又不见人,那并不是有什么火星人来到,因为这是万灵节的前夕嘛!”红灯灭了,水星剧团停止广播了。可是第一播音室的门铃倒响了,因为有人在外面等着--这不是火星人,面是纽约的警察,他们要狠狠地教训韦尔斯一顿,叫他忘不了。但是门还没开,韦尔斯和豪斯曼已经又在控制室收到了一个声势汹汹的电话。据豪斯曼后来的追述,“那是中西部某大城市的市长打来的,他大声嚷嚷要韦尔斯听电话。市长先生气得几乎话都说不出来了,因为本市街头人群蜂拥、教堂妇孺挤满、打劫行凶,同时并起。要是象韦尔斯所说,广播只不过是开开卑劣的玩笑,那么市长先生本人就要亲到纽约,把作者狠揍一顿才解恨呢!”
豪斯曼刚挂上耳机,门就被人从外头推开,整个播音室黑压压的都是穿蓝制服的警察。豪斯曼所谓“恶梦”这时开始了:审问他们两人,说弄得多少人自杀了,交通方面出了多少宗人命案了,“新泽西州还有某个娱乐场所因为人们争先逃命,踩死了不少人。”可是警察当时想不出豪斯曼二人犯了什么法,只能把他们臭骂一顿。之后就宣布释放,让他们去吃那更可怕的苦头:报界的笑骂。豪斯曼觉得报纸似乎是乘机报复,因为在捷克危机的报道工作方面,报纸比哥广的广播落后了一大截。可是记者们说:不对,这场广播节目上了报,并不是因为报界捉弄他们,而是因为本身是了不起的新闻,这话确也不错。第二天报纸有不少刺目的大标题:
『电台制造战争,惊动全国
电台宣布“火星人进攻地球”
全国大惊失色
全国大恐慌,有如狂潮突起
电台进行慌唐广播,居民纷纷
向警局询问真相』
豪斯曼苦笑解嘲说,“戏演得满不错哟!”确是演得不错。整整两天,这个节目在报上成为头版新闻,把希特勒也挤走了。不少人忧心忡忡,追听哥广报时信号(“布洛瓦牌手表时间下午9点”),哥广只好每个钟头都安慰他们一下,说“全篇故事以及其中情节都是凭空想出来的。”联邦电讯委员会发表声明,说广播了这么一个节目,真“令人遗憾”,还提出了一个新的广播法规。有好一阵子有人说要向法院控告哥广犯了法,可是不久就没人再提了。那时韦尔斯已一跃而为全国名人,水星剧团也不再仰赖哥广的资助,因为已有商人出巨资请它为“坎贝尔”牌肉汤做广告了。最后白宫还请韦尔斯去参加宴会。总统把他带到一边,悄悄地说:“你知道,奥森,美国最好的演员就是你我两人!”他那副神气象是一本正经,可是韦尔斯不知怎么才好,只能鞠躬致谢。
生活百科之生活手工
Q:《生活百科之生活手工》动漫演员有哪些?Q:哪个网站可以免费看动漫《生活百科之生活手...(162)人阅读时间:2023-10-25生活百科知识题库及答案分享阅读
生活百科知识题库及答案分享阅读生活百科知识题库及答案篇一1.埋木桩前,将埋入地下的一段...(65)人阅读时间:2023-10-25[最新]百科常识比赛题8.doc
百科知识竞赛题8百科知识竞赛题8百科知识竞赛题8百科知识竞赛题一、独闯奇关个人必答题1、...(77)人阅读时间:2023-10-24[二年级语文]一二年级百科知识问答.doc
一二年级百科知识问答1、《西游记》里大闹天宫的是(),贪吃贪睡的是(2、“岁寒三友”指...(160)人阅读时间:2023-10-24上海市血液中心
2007年以推动血液中心各项事业的发展为目标,将党务等工作与行政工作相结合,在原有的工作...(79)人阅读时间: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