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小侠生活,为你推荐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小猪生活-女性生活 本地生活常识 时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 > 生活百科 >

屠呦呦——与其告诉孩子要怎样,不如给他们树立榜样

时间:2023-06-02 05:01人气:来源: 小猪生活

“与其告诉孩子要怎样,不如给他们树立榜样。"

89岁屠呦呦又上热搜了,上次是因为被人跟某黄姓明星作对比,这次是因为攻克了“青蒿素抗药性”难题,并研究出治疗红斑狼疮的突破进展,给全球上亿名身患疟疾和红斑狼疮的大人和孩子带来了希望。

疟疾,世界上有两到三亿人感染,夺走过数百万条生命;

红斑狼疮,被称做“不死的癌症”,上千年来都是不治之症。

网上一位妈妈说,她在点开这个消息的时候,忍不住热泪盈眶。她一刻也不想等待,想把这个消息赶快带回家告诉女儿,想对女儿说,妈妈的病能治了,还能陪你很久很久,妈妈再也不用害怕见不到你了,妈妈会一直一直爱你......

一些网友们看后纷纷留言,表达着希望和感谢。

生活百科 送给女儿的话

生活百科 送给女儿的话

做到这一切的就是屠呦呦,用了50年的时间。

我看了新闻,再看看旁边自己的孩子,整天只知道什么明星啊,爱豆啊,而回看屠呦呦的事迹,都已经被纳入到了语文新教材里,由衷地希望能给孩子找一个好榜样!

生活百科 送给女儿的话

而现在正是一个好时机,是时候跟孩子讲讲:

什么人才真正值得崇拜和学习。

说到屠呦呦 ,不得不提4年前的诺贝尔医学奖。

2015年10月8日,这一天对于当时85岁的屠呦呦来说,不,甚至对于中国来说,都太重要了!

这天早上,屠呦呦成为第一个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人,获奖理由就是特效药——青蒿素。

生活百科 送给女儿的话

今年一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起了一场“20世纪最佳人物”的评选活动。候选人都有谁呢?普朗克,爱迪生,居里夫人,打眼一看,都是耳熟能详的大名人。

可BBC最终挑出的除了有毫无悬念的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艾伦·图灵外,还意外的出现了一个中国名字——屠呦呦。

生活百科 送给女儿的话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她能和这些伟人并列?

BBC主持人却在介绍屠呦呦的时候告诉了我们:

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伟大程度,

那么毫无疑问,

屠呦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没有之一!

”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

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便是带着这样的决心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任命,开始致力于进行寻找治疗疟疾药方的研发。

生活百科 送给女儿的话

当时国内的设备老旧,不如别人先进,技术环境也差。

“咱们干,能行吗?”面对所有人的质疑,屠呦呦坚定地说:

“没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坚持的问题。”

此后长达4年的时间里,她先后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然而研究毫无进展。

生活百科 送给女儿的话

为了加快实验进程生活百科 送给女儿的话,屠呦呦还以身试药,冒着生命危险验证药剂的安全性。

生活百科 送给女儿的话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坚持寻找方案,终于从中国古文献中找到了灵感,发现了青蒿素的疗效,在经历了前面190次失败之后,这才终于获得了成功。

生活百科 送给女儿的话

如今很多人都看到了屠呦呦的成功,却不知道她是以牺牲家庭为前提的。

因为忘我地投身于研制药物的工作之时,她根本无法兼顾家庭,更谈不上照料两个孩子,于是干脆将还不到4岁的大女儿送去托儿所长托,并把未满周岁的小女儿,送回了宁波老家交给父母抚养。

直到今天,母女关系都很僵,大女儿甚至不愿叫她一声“妈”。

生活百科 送给女儿的话

屠呦呦一家

再也无法重来的家庭时光,大概是再多的奖项荣誉也难以填补的缺憾。可这世上从来没有完美的事,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在家庭与国家的天枰上,屠呦呦无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与牺牲。为了研发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再多的困难也打倒不了她。

生活百科 送给女儿的话

反思我们的孩子,假如遇到了困难,在付出努力无果的情况下,还会坚持做下去吗?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朋友的孩子图图今年8岁,学钢琴学得特别痛苦。

每天一到练琴时间,全家的气氛都很紧张。

一开始图图爸还会监督一下,不过这种日子没有持续太久,图图爸很快因为各种原因耽搁了监督的时间,没有了监督后,图图干脆就不练了。

图图爸实在没办法,只能默认孩子不练琴的事实,任由家里的钢琴成了摆设。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做不到,而屠呦呦能坚持下来呢?

是”热爱“!坚持的原动力!

屠呦呦在北大勤学苦读,随后被分配到中药研究所。屠呦呦有整整50余年的时光,都在那儿学习、研究、工作。这50年里,屠呦呦只做了一件事,研究青蒿素。

生活百科 送给女儿的话

没有院士的荣誉,也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静默无声的岁月,见证了她为药物研制呕心沥血的每时每刻。

同时,她还是个“三无科学家”。所谓三无,就是一无博士学位、二无留洋背景、三无院士头衔。即使是遭遇院士申请被拒,她依然没有放弃青蒿素的研究。

所有的坚持,都不会没有意义。

1999年,世卫组织把青蒿素列入了基本药品,从那天起,疟疾在全球造成的死亡人数逐年下降。

再到2015年,那个拯救了数十万人的屠呦呦,成为当之无愧的诺奖获得者,屠呦呦所有的坚持和努力,都获得了认可!

她在世界舞台上一鸣惊人!

以近90岁高龄,触碰到这个时代的顶端!

放眼望去,世界上像屠呦呦这样的人,少之又少。比起那些网红和明星,这才是中国孩子该找的榜样啊!

生活百科 送给女儿的话

杨澜采访她时问:“您的科研成果在70年代就完成了,为什么40年后才得奖?”

屠呦呦说:“因为诺贝尔奖一直等着我。”

来得晚,但总归会来,所有的坚持,都会有结果。

生活百科 送给女儿的话

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爱生活百科 送给女儿的话,可以支撑TA走得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