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小侠生活,为你推荐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小猪生活-女性生活 本地生活常识 时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 > 养生常识 >

针灸技法之一 艾炷灸

时间:2023-05-14 04:00人气:来源: 小猪生活

中医常识艾灸知识大全

针灸是中医养生的重要代表。你对针灸了解吗?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艾灸知识大全。欢迎阅读。

中医常识艾灸知识大全

针灸技法之一 艾炷灸

艾炷灸可以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

将艾炷直接放置于穴位皮肤上烧灼的方法,可分化脓灸、非化脓灸。

(1)化脓灸:又称瘢痕灸法,是用大艾炷直接放置腧穴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灼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的灸法。此种灼伤化脓现象,古称灸疮。

操作方法:①选取适宜体位,正确定穴后作标记;

②在穴位上涂些大蒜汁或凡士林以黏附艾炷,并用线香点燃艾炷顶端;

③当艾炷燃尽熄灭,除去灰,再重新换取一个艾炷点燃;

④灸完5~7壮后,穴位局部皮肤被烧破溃,在穴位上敷贴膏药,并用干敷料覆盖;

⑤灸后5~7天,灸穴处通常会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现象,有少量分泌物,隔1~2天更换膏药及干敷料。如疮面分泌物过多,可用盐水清洗干净,以防止并发其他真菌性炎症。大约30~40天,灸疮结痂脱落,局部多留有瘢痕。

(2)非化脓灸: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在腧穴上直接施灸,但又控制灸后不引起化脓的灸法。

操作方法:①选取适宜体位,正确定穴后作标记;

②在穴位上涂些大蒜汁或凡士林以黏附艾炷,将中号艾炷黏附在灸穴上,并用线香点燃艾炷顶端;

③待燃烧接近皮肤时用镊子将未燃尽艾炷移开;

④反复施灸3~7壮,穴位局部皮肤出现潮红,但不破溃。

2.间接灸

又称隔物灸、间隔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衬塾某些药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此法具有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火力较温和,通常不易起泡。间隔灸分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和隔附子灸。

(1)隔姜灸

将鲜生姜切成厚约0.3cm的生姜片,用针扎孔数个,置于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炷点燃放在姜片中心施灸。若病人有灼痛感可将姜片提起,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以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度。一般每次施灸5~10壮。

(2)隔蒜灸

隔蒜灸分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

隔蒜片灸是将独头大蒜横切成约0.3cm的薄片,用针扎孔数个,放在患处或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炷点燃放在蒜片中心施灸,每施灸4~5壮,须更换新片,继续灸治;

2.隔蒜泥灸是将大蒜描成蒜泥状,置患处或施灸穴位上。在蒜泥上铺上艾绒或艾炷,点燃施灸。此两种隔蒜灸法,每穴每次宜灸足7壮,以灸处泛红为度。

(3)隔盐灸

艾灸养生知识

将纯干燥的食盐纳入脐中,填平脐孔,上置大艾炷施灸。病人有灼痛感,即更换艾炷。亦有于盐上放置姜片施灸,待病人有灼痛时,可将姜片提起,保留余热至燃完一住,一般可灸3~7壮。急性病可多灸艾灸养生知识,不限制壮数。

(4)隔附子灸

有附子片灸与附子饼灸两种。

附子片灸是将附子用水浸透后,切成0.3~0.5cm的薄片,用针扎数孔,放于拖灸部位施灸(同隔姜灸法);

附子饼灸是取生附子切细研末,用黄酒调和作饼,大小适度,厚0.4cm,中同用针扎孔,置穴位上,再以大艾炷点燃施灸,附子饼干焦后再换新饼,直灸至肌肤内温热、局部肌肤红晕为度。日灸1次。

中医常识艾灸知识大全

针灸技法之一 艾条灸

艾条灸是用特制的艾条在穴位上熏烤或熨烫的方法。

1.温和灸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病人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2.雀啄灸

置点燃的艾条于穴位上约3cm高处,艾条一起一落,忽近忽远上下移动,如鸟雀啄食样,一般每穴灸5分钟。

3.回旋灸

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约3cm髙处。艾条在施灸部位上左右往返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灸治,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移动范围在3cm左右。

4.实按灸

用加药艾条施灸。因临床需要不同,艾条里捧进的药品处方亦异,又分为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百发神针等。之所以称为“针”,是因为操作时,将药艾条实按在穴位上,犹如针刺故名。

操作时,在施灸部位铺上6~7层棉纸或棉布,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直按其上,稍停1~2秒钟,使热气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可再点再按。每次每穴约按灸5~7下,至皮肤红晕为度。

针灸技法之一温灸器灸

温灸筒由内筒、外筒相套连接固定而成,用厚2~5mm的白铁片或铜片制作。内、外筒四周均有孔,外筒顶端可活动取去,用于装艾;外筒中间壁安装有一手柄,便于操作。

1.温灸筒灸

温灸筒由内筒、外筒相套连接固定而成,用厚2~5mm的'白铁片或铜片制作。内、外筒四周均有孔,外筒顶端可活动取去,用于装艾;外筒中间壁安装有一手柄,便于操作。

操作方法:①装艾:揭开外筒顶盖,将艾绒装人内筒,约2/3。

②点火预热:点燃内筒中央部的艾绒,放置室外燃着旺盛,待筒底烫手时盖上顶盖,取回施用。

③施灸:在穴位上隔几层棉布,将温灸筒底放在穴位上熨烫,以热力温和不烫为度;若太热,可增加隔

布层数,不热,则减少隔布层数。也可以不要隔布,手持筒柄在穴位上方回旋熏灸。

2.温灸架灸

操作方法:①将艾条点燃烧旺,插入灸架顶孔,对准所选穴位,用橡皮带固定。

②艾灸髙度距穴位皮肤约3cm,以局部温热而不灼痛为度。

③一般病症每次每穴灸10~15分钟,可酌情取2~3穴;顽固病症每次施灸1~2小时,每天可施灸2次。

④架内有灰存积时,应及时清除,以免影响疗效。

⑤施灸完毕,将剩余艾条插入灭火管中。

3.温灸盒灸

是用一种特制的盒形木制灸具,内装艾卷固定在一个部位而施灸的方法,温盒按其规格分大、中、小3种。温灸盒的制作,取规格不同的木板,厚约0.5cm,制成长方形木盒,下面不按底,上面制作一个可随时取下的盖,与盒之外径大小相同,在盒内中下部安铁窗纱一块,距底边约3~4cm。

操作方法:把温灸盒安放于应灸部位的中央,点燃艾卷后,置铁纱上,盖上盒盖,放置穴位或患处。每次可灸15~30分钟。

后续:“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保命之法,灸之第一,丹药第二。”足以说明灸法在传统医学中的地位。冬季来临了可以艾灸,但是冬季艾灸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寒冬季皮肤干燥,所以在针灸前一点要用温水洗脸,裸露在外部的皮肤不要直接针灸以免出现疤痕冻伤,影响美观。

2、皮肤敏感并且较薄的地方不要针灸,冬天室内温度低,如果在心脏,眼皮,脸蛋等皮肤本身就薄的地方直接针灸,那造成冷热交替,会伤害到皮肤。

3、建议在冬天使用无烟艾灸条,无烟艾灸条的燃烧度比较小,这样在冬天就不易在艾灸时造成局部烫伤。

4、艾灸时比较耗费体力的时期,如果在疲惫时期或者醉酒或者大病过后千万不要艾灸,这样会造成精力下降,影响体质。

5、体质差或者老年人尽量不要艾灸,或者患有感染病,女子经期,切记不要进行艾灸。

6、精神病患者不要进行艾灸养护,艾灸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艾灸者的精神,以免出现意外情况。

7、严寒冬季很多人开始穿棉衣或者羽绒服,都是易燃物品艾灸养生知识,所以千万不要要注意防火,在这里小编推荐使用无烟艾灸条或者悬灸艾灸条。

8、如果艾灸不当化脓出现脓包千万不要弄破,弄破容易出现感染,一定要到医院在医师指点下治疗。

9、治疗失眠症或者肠胃病这样的特殊病例,一定要注意实施艾灸的时间,失眠症就在睡前艾灸,肠胃病就在吃饱后艾灸。

10、如果在艾灸过程中出现了晕灸想象,不要慌张,这只是有些人的体质不太适应艾灸,马上停止艾灸躺下歇息片刻即可。

【中医常识艾灸知识大全】相关文章:

1.中医养肝知识大全

2.中医清明养生知识大全2017

3.中医理疗刮痧知识大全

4.中医中医内科重点知识梳理

5.2017年立夏中医养生知识大全

6.中医夏季养生及护肤知识大全

7.2017中医立夏养生知识大全

8.春季中医养生知识大全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