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人们生活越来越美好,涉及的方方面面也越来越复杂,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积极回应社会热点诉求、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这部包罗万象的民法典就像一个无形的防护网,保护着人们的生活。但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如果得不到有效实施,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为了更好推动民法典实施,广电媒体已然行动起来,让受众对于民法典不仅“收到”更要“知道”。
让百姓做主角触摸法典温度
民法典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律典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如何通过节目让百姓了解、运用这本“百科全书”?“我们推出的特别节目《好好学习民法典》让百姓做主角,将他们请进演播室,让他们从自己的感受出发,通过畅所欲言的观点表达、不同维度的思想碰撞,展开对民法典的学习。”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卫视传媒中心事业一部副主任张元博向记者介绍道。
记者看到,该节目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百姓作为“观察员”,他们既是受众的代表和学习民法典的“学员”,又是思考者、互动者。围绕法典内容,根据每期节目设置的法律主题,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谈感受、说想法,情理、道理、法理不断交锋,最终通过权威专家的解读,向大众普及了民法典中的相关法律规定,并取得共识。
张元博认为,正是因为节目中呈现了多人多面的思考角度,观众才可以通过一个节目就获取到丰富的思想,从而感知民法典广泛的涵盖内容。更使得通过节目学习民法典的过程轻松活泼,让民法典变得可触摸有温度,既增强了普法效果,也让依法办事的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为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北京广播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栏目主编潘续告诉记者,作为一档已经播出21年的金牌法治栏目,《法治进行时》一直密切关注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从今年年初,栏目便安排专人对民法典(草案)进行深入梳理。全国两会期间,针对民法典七个编制作了七期节目,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真实典型的案例切入,分析民法典每个分编的亮点,并邀请资深专家进行深入点评,每集3分钟左右,深刻展现了每个编的法律要点。节目播出时,收视率保持在1.2%以上,得到多方好评。
今年5月民法典审议及通过后,贵州广播电视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联动大力宣传,先后刊播相关报道近300篇,开设专栏4个、专题29期,并制作民法典系列短片等,新媒体推文总点击量达到500万+。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传播渠道形式多样化的时代,广电媒体要想形成有效传播,要从三方面考虑:从受众视角出发,抓住大家最为关切的热点,准确阐释;从表现形式出发,在活泼生动中让受众以轻松的方式理解民法典;从报道的广度出发,让民法典话题站稳‘C位’,通过提高曝光率凸显其重要性。”贵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产品组副制片人时小千这样理解道。
而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新闻联合播》则通过访谈节目,邀请有关专家对民法典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进行深入解读;云南卫视《新视野》推出专题栏目《民法典: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详细分析了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群众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
可以看到,透过各广播电视台各具新意的节目设计和表达方式,受众对民法典保障社会生活的温度有了更具象的感受。
借百姓身边事感受法典广度
民法典覆盖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然而,面对七编1000多条庞大的法律体系,作为普法节目,在没有综艺流量的加持、远离劲歌热舞的助推下,如何让法条深入人心?
“第一批我们已经制作了11期节目,解读了22条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条款生活百科广播稿150字,已在《法治中国60分》栏目中陆续播出,随着宣传普及的不断深入,我们会在《民法典怎么说》板块中,持续帮助受众熟知民法典,遵守民法典,用民法典保护自己的生活。”《法治中国60分》制片人董炬光介绍,《民法典怎么说》通过举案例、讲法条、说故事、有对比等手段,做到相关内容真正取决于一线,真切服务于百姓的节目,每期2—3个话题,每期5—6分钟的播出时长,用代入感的主题内容串联起整个板块。
“民法典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我们就要从受众的生活点滴入手呈现内容。”宁夏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新闻专题部监制石海飞介绍,宁夏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推出《走进民法典》系列直播节目,编播人员经过前期精心策划,走上街头通过“海采”,筛选出百姓关注度较高的身边事和问题,在直播间请专家现场解读,让节目内容贴近百姓,更接地气。网友“蓝色天空”看过节目后留言,“宁夏新闻广播节目宣传和普及的民法典很是实用。”
而《好好学习民法典》也以“烟火日常”的传播视角进行切入,张元博介绍,每期节目都会从百姓实际需要出发,选取具有热度和贴近性的话题,从民法典中找答案,让受众感兴趣、用得上。比如,“离婚冷静期”备受关注,民法典实施后,离婚必须要经过离婚冷静期吗?侄子能继承大伯的遗产吗?民法典将如何扩大继承人的范围,又增加了哪些遗嘱的新形式……通过节目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
多家广播电视台在民法典的广度与百姓生活的贴近性方面找到结合点,将抽象化的法律概念具象到民生小事之中,让受众看到“高大上”的民法典是解决接地气的民生问题的必要手段。
用“新”拓展渠道实现有效传播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在宣传民法典的过程中,又怎么少得了在“融”字上下功夫?各广播电视台纷纷用全媒体思维为节目赋能,除了大屏节目播出,还制作了专属融媒内容,在门户网站、“两微一端”、抖音等多平台分发,延展节目传播力。同时,通过创新传播形式,也让普法有了更多新意。
“广电媒体借力媒体融合等方式是让民法典实实在在地被受众所知所用的有效途径。”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主任杨昊霖表示,相比传统普法手段,新媒体普法渗透性强、互动性强,同时,新媒体充分运用漫画、H5、微电影等形式进行法律知识的宣讲,让人们留下了更深刻的记忆。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各新媒体平台共发布原创稿件24条,全网点击率逾100万。其中《民法典将这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栏目策划的“夫妻之间工资条算不算隐私”等选题引发热议。
“小切口展示大事件,是新媒体的一大优势,就比如我们做的《漫说〈民法典〉》,就是用漫画的形式,寓教于乐,把专业的法律条款变得通俗易懂,让受众在阅读时产生更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和法律规定结合起来,更利于理解。”贵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产品组记者王侵花说道。
记者看到,贵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动静客户端推出的原创专栏《漫说〈民法典〉》,每天一期,用生动有趣的漫画故事进行普法宣传。第一期《当代版哪吒的爸妈闹离婚了》引用哪吒一家的漫画形象,对民法典中的婚姻法部分作了浅显易懂的解读,进一步提升了民法典普法宣传的贴近性和有效性。第二期《当代版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和第三期《当代版孙悟空“大闹天空”》,则分别利用典故对套路贷和高空抛物砸伤人的相关法规进行解读。网友留言表示,“这样的形式,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而原创专栏《90后看民法典》,邀请不同职业的“90后”网友进行讨论,语言具有“后浪”特点,鲜活有趣,拉近了普法宣传与年轻人的距离。
《好好学习民法典》创意之初,就联手黑龙江省新闻政务平台“极光新闻”开设专栏,根据网友的互动留言和关心提问,单独制作了适合竖屏传播的快新闻、小贴士、短视频问答等系列产品,开启了大小屏联动、线上线下全方位传播的模式。“熊孩子打赏的钱能要回来吗”“离婚冷静期到底咋冷静”“如何维护个人安宁权益”等多条视频引发热评。同时,“在大屏播出后的节目,节目组通过碎片化的二次剪辑制作,投放在小屏呈现,以此填补大屏收看的盲区,也实现了为大屏引流。”张元博补充道。
“在创新传播方面,我们案例的选择也是具有《法治中国60分》栏目特点的。”董炬光介绍,一方面,自拍的情景剧作为案例,参演的演员都是组内的工作人员,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法律条文进行释义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掌握法律知识、增进法律意识、领会法律精神、增强守法自觉、提升用法能力。这样也减少了疫情期间拍摄不稳定的风险,避免外采环境及人员的不确定性。
此外,为了掀起民法典的学习热潮,陕西新闻广播还策划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律知识竞赛,并将通过《说法时间》80期节目完成全部竞赛内容的呈现。专业律师团队还将走进陕西新闻广播直播间为参赛的受众分析点评典型案例,讲解民法典知识,并评出周冠军、月冠军以及最终的“竞赛大赢家”,从而实现寓教于乐、法典精神深入人心的目的。
在民法典的宣传过程中生活百科广播稿150字,依托主流媒体的平台优势,围绕核心内容强化创新设计和创新表达,各节目所承载的积极精神和社会价值,无疑形成了一股推进法治建设进程的坚实力量。未来,如何持续引导社会大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如何不断提升内容产品的内涵,持续做好民法典的宣传普及,也值得从业者不断深思。(文:李雪昆)
生活百科之生活手工
Q:《生活百科之生活手工》动漫演员有哪些?Q:哪个网站可以免费看动漫《生活百科之生活手...(162)人阅读时间:2023-10-25生活百科知识题库及答案分享阅读
生活百科知识题库及答案分享阅读生活百科知识题库及答案篇一1.埋木桩前,将埋入地下的一段...(65)人阅读时间:2023-10-25[最新]百科常识比赛题8.doc
百科知识竞赛题8百科知识竞赛题8百科知识竞赛题8百科知识竞赛题一、独闯奇关个人必答题1、...(77)人阅读时间:2023-10-24[二年级语文]一二年级百科知识问答.doc
一二年级百科知识问答1、《西游记》里大闹天宫的是(),贪吃贪睡的是(2、“岁寒三友”指...(160)人阅读时间:2023-10-24上海市血液中心
2007年以推动血液中心各项事业的发展为目标,将党务等工作与行政工作相结合,在原有的工作...(79)人阅读时间: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