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小侠生活,为你推荐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小猪生活-女性生活 本地生活常识 时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 > 生活百科 >

生活百科全书 .

时间:2023-05-10 09:00人气:来源: 小猪生活

这是一本书,推荐阅读:非常强烈推荐阅读,这本书实用性非常的强生活百科多功能识字丛书,且贴合实际生活,书中例举了很多生活常见的和养生、饮食和用品等有关的问题,虽然提到的有一些方法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但还有很多我们忽视的方法,里面说得更加的清楚。

个人感悟:读完之后感觉这本书真的太实在了,很多生活常识技巧都在里面,我都怀疑作者是不是在监视大家的生活,为啥他就能将这些出现的状况都能一一列举出来,且还能提供更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芯作者。

作者介绍:杨晓光,男,记者、作家、诗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杂文家学会会员、中国新闻学会报纸副刊研究会理事生活百科多功能识字丛书,卫生音像出版社特聘专家、顾问。

图书风格:本书是生活百科类书籍,生活娱乐类,实用型,条理清晰,浅显易懂,整合了很多生活上的智慧经验,将一些最常用的生活常识讲解得透彻明了,让人能很快的明白和接受。

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怎样炼成的?

10月31日,民法总则草案二审稿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监护制度、法人制度、个人信息保护……二审稿对多处重要内容作了修改。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争取于2017年审议通过民法总则,在进度服从质量的前提下,民法典编纂力争于2020年完成。

等等!民法到底是个神马?

跟我们有关系吗?

生活百科多功能识字丛书

“无人不涉民法”,简单地说,民法就是规定你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例如:参加工作、订立合同、投资理财、出外旅行、结婚、养育孩子,处理父母子女关系,赡养父母,兄弟姐妹、亲属之间的关系……都在民法上规定。中国著名民法学家梁彗星说:“民法和别的法律都不同,它是每一个人出生到死亡,全部的行为规则。”

“民法通则” 、“民法总则”、“民法典”

傻傻分不清楚?

生活百科多功能识字丛书

民法通则,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被视为缩略版的民法典,于1986年颁布。(这个可以说是1.0版。)

民法总则草案是我国民法典的总则篇,目前,我国已经陆续制定完成与民事法律相关的合同法、物权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这些法律与民法总则一起,将最终形成民法典。(现在正在进行时的2.0版。)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世界上有110多个国家有民法典,作为民事领域的根本法,规范和保障民事权利义务。(未来终极版!)

为什么中国到现在还没有民法典?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四度启动民法典编撰,但因各种原因搁置。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这是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此后,第五次民法典编撰(即本次民法典编撰)正式启动。

生活百科多功能识字丛书

新中国民法典编纂历史沿革

★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后,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立法活动被终止。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议程,并于1964年完成了草案(试拟稿)。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虽然草案并未正式通过成为法律,但现行的民法通则都是以该草案为基础。

★2002年1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草案。之后,由于物权法尚未制定,加之对民法草案认识分歧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终被搁置下来。

★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2016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进入立法程序。

生活百科多功能识字丛书

迟迟60年,民法典起草为何屡屡失败?

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民法起草,至1956年12月完成新中国第一次“民法草案”,分为总则、所有权、债、继承四编,共525条。此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致民法起草工作中断。

著名民法学家金平(右一)参与了新中国三次民法典起草工作

1962年,中国在经历严重经济困难之后,强调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民事立法重新受到重视。同年开始第二次民法典起草,至1964年7月,完成“民法草案(试拟稿)”。后因文化大革命夭折。

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11月,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设立民法起草小组,开始新中国第三次民法典起草。至1982年,全国人大草拟了4个民法草案,因条件不成熟,都没有通过。

生活百科多功能识字丛书

中学政治课背过的民法通则是咋回事?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中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立法机关决定民法典的起草工作由“批发”改为“零售”,即先制定单行法,“哪种关系成熟了,并且急需法律,就先制定谁。”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民法通则起草参与人江平

然而,制订单行法也遇到一个问题。民事法律的一些共同的规则,难以在单行法上规定。比如合同法上不能规定诉讼时效,主体、行为能力、权利能力也只能附带。于是1986年4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被学者称为“准法典”,中国从此结束了没有系统民事立法的历史。

第三次民法草案虽然还是没有通过,但是这次促成的经济合同法、继承法、婚姻法等单行法的修订,对我们的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例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