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虾仁
茶叶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饮品,在我国有着特殊的地位,那么茶叶就只能作为饮料来使用吗?其实不然,早在中国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以茶叶为原料的茶食品加工制作,发展到现在,以茶入馔的美食是多不胜数。如以西湖龙井为主料的名菜龙井虾仁,台湾的茶果冻和茶水羹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茶食品。
为什么我们要以茶入馔,制作成茶食品呢?唐代医药学家陈藏器在就曾在其《本草拾遗》中记载了茶的功效:“茗茶苦寒,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人不睡。饮之宜热,冷则聚痰。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
正是因为茶叶具有的去脂等多种保健功能,而茶水性寒,并不适合每一个人的体质,所以才会被炮制加工制作成各种茶食品来满足古人食疗的目的,下面一起探寻我国茶与食的“相融相离”。
何为茶食?以茶入馔
什么是茶食品?董青华教授是如此定义的:“在茶学界,茶食往往专指用茶掺以其他原料,烹制成的茶肴、茶点、茶膳等,即指含茶的食物。”而在本文中所指的茶食品,主要是指以茶叶做主要材料或辅助材料烹制而成的食品。
虽然关于茶饮料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陆羽的《茶经》中就曾说过“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茶食也很早就出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但是茶食一词出现最早是在《大金国志·婚姻》:“婿纳币,皆先期拜门,戚属偕行,以酒馔往……酒三行,进大软脂小软脂,如中国寒具,次进蜜糕,人各一盘,曰茶食。”
但是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先民就已经开始用茶叶来制作食品了,《茶经》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灸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茶叶在古代的别称为茗,故又称茗茶,可见茶食品在我国历史之悠久。伴随着历史的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对于茶叶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先人们发现茶叶不仅可以用来解渴,还具有去脂、解酒、延年益寿等多种的保健功能。而伴随着茶叶的种类的不断增多,不仅茶食品的种类增多,还色香味俱全,促进了中国茶食文化的发展和完善。
古代制茶流程
茶食的历史渊源
从前文我们知道,茶食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可见茶食文化历史之悠久。然而就像中国的其他饮食物一样,茶食文化是慢慢发展丰富起来的。其形式也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变化着,由最初的药食同源,逐渐演变为茶食分离,再到后来的茶食融合。
1、先秦时期:药食同源,得茶而解之
先秦时期是我国的上古时代,距离我们太遥远了,留存下来的相关记载以及史料并不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国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茶叶的记载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可想而知,在这一时期,茶叶作为药物抑或是食物的界限并不明显,人们更多是将茶叶作为药物来使用,也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将其作为食物。
药食同源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吕氏春秋》曾说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气。”说明先秦时期的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药食同源重要性。那么,在古代先民确认茶叶可以作为解毒的药食物,将茶作为食物烹入菜肴、食品和膳食就不足为奇了。
春秋时期,楚王好细腰,影响了当时楚国人的审美,于是当时的女性纷纷减肥以迎合上意,而当她们意识到茶叶可以帮助减肥,“每逢减肥必吃残叶,早、晚至少空腹和一大碗或喝数小杯。”
白居易
2、隋唐时期:茶食分离,初步定型
隋唐时期是我国茶食文化的初步定型时期,这一时期茶食文化主要表现为以茶叶掺和作料调味同煮饮用的特点,也是在这一时期,茶与茶食初步分离开来,逐渐走上不同的道路。茶对于隋唐人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活用品,正应了那句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可见茶在隋唐先民的心中已经能够与柴米油盐相提并论了。在这一时期,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人们对茶的认识也逐渐深刻,不单纯是将茶作为药物来对待,伴随而来的是茶食制作也初步定型,茶食的种类更加丰富,不仅出现了茗粥(茶粥)、茶汤茶糕等样式,其制作加工技术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之所以说这一时期具有茶食分离的特点,是因为在这一时期,茶圣陆羽所提倡的煎饮法得到了大众的喜爱,人们更喜欢饮用清茶而非之前的与姜、花椒等作料烹煮的茶汤,这些改变使得作为佐茶点心的茶食迎来了春天。白居易的《谢恩赐茶果等状》曾说过:“今日高品杜文清奉宣进旨,以臣等在院进撰制问,赐茶果梨脯等。”可见茶果等也受到饮茶方式变化的影响,与前代不同,将茶果与果脯看做是两种不同形式的佐茶点心。
3、明清时期:茶食融合,盛况空前
相较于隋唐时期,明清时期的茶食有了新的融合,茶疗之风盛行,盛况空前。大量被验证确有临床疗效的茶疗方相继出世,至今仍被我们习用的午时茶、天中茶、八仙茶、姜茶、川芎茶调散,均是明清时期的宫廷或是民间医师所创,陈可翼等人编著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就记载有大量当时宫廷流行的茶疗方。
清朝茶馆
明清时期的茶馆也出现了茶食融合的趋势,根据季节的不同,配以不同的茶水以及茶食,在苏州,茶食有着“春饼、夏糕、秋酥、冬糖”的时令规律,还会配以干果类的茶果和蔬菜所制的茶菜。这时候的茶食制作也出现了创新,茶食的搭配不再局限于素菜,还会与荤菜搭配,太和蘸鸡、火熏猪肉、松仁小肚、龙井虾仁等正是这一时期所创,在这一时期,茶叶除了是饮品,还被视为调味品,很多食品的制作都会使用到茶叶。
我国茶食的特色:多姿多彩,与时俱进
在长达几千年的茶食史里,茶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人们口味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着,所以才有了今天一脉相承又独具特色的茶食文化;而不同地域的百姓,所钟爱的茶食口味各具特色,造就了如今多姿多彩的茶食品。
1、多姿多彩的茶食文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我国地域辽阔茶文化知识与养生,经纬度跨度大,所以也造就了不同的口味分区,如云贵人喜食酸辣,巴蜀钟爱麻辣,广东人口味清淡,北方则热衷于浓油赤酱。茶食也是如此,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域的百姓,所钟爱的茶食的口味也是迥然不同的。
蒙古的百姓将茶和乳汁等融合制作出的奶茶,口感酥香,适宜配上佐茶点心食用,而西南地区的百姓所制的擂茶、凉拌茶,由于其中加入了姜蒜、盐巴等调味品,五味皆具,则更像是一种小菜。
擂茶
而在富庶的江浙地区,对于茶食的选择也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喜欢配以糕点,有的人则喜欢佐以干果蜜饯。而从我国古代茶食来看,不同阶层的人对于茶食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达官贵人钟爱的茶食,工序繁琐,其烹饪方式也更为多样化;而普通百姓的茶食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原料,都较为粗糙,追求的是饱腹感。不同的口味需求促进了茶食的发展繁荣。
2、与时俱进的茶食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着
历史总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茶食也是如此。伴随着人们对于茶叶的认识的深入,茶食的制作工艺也在与时俱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食的诞生总离不开优质的原材料。茶食也是如此,对于茶叶,或是鲜食或是简单晒干,茶叶的苦涩味并没有去除,茶食的口感味道并不好。
到了隋唐时期,人们将味道重的姜、蒜、花椒等调味料与茶一同烹煮,既可以增强茶叶的疗效,又可以压住茶叶的苦味;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已经喜欢上了清茶独有的苦中回甘的滋味。这时候,会配上精致的茶点佐茶,随着时代的发展,茶叶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进步,从最初的晒干、到后来的蒸青再到后来的炒茶发酵,茶叶的种类越来越多茶文化知识与养生,茶叶的品种也在不断增加。
伴随着茶叶的发展,茶食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进步,从先秦时期的茗粥,到隋唐时期的茶点、茶糕,再到明清时期的茶宴、药茶方。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茶食的制作越来越精致,并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创新着,推动着茶食的发展繁荣。
总结
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掘并使用茶的国家,茶叶一开始之所以能进入中国古代先民的食谱里,也是因为其强大的医疗保健功能,正如很多古代医书记载的那样,茶叶是作为“药”而存在的,“凡诸茶,味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茶的功效认识也来深入,将其与中国传统的食疗相结合,做出既美味可口,又具有养生保健的茶食。
综上所述,我国茶食文化及其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它的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特征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先秦、隋唐、明清三个时期。每一个时期茶食都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是无论怎么样,都是在螺旋式的上升,与时代一起进步着,而我国广袤的地域也促进了茶食文化的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 《茶食加工制作历史初探》
2. 《探究我国茶食的制作历史及文化》
4.《中日茶食对比研究》
一年四季,到底有什么养生秘笈?
想要让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至于受病痛的折磨,那么就要注意养生,一年四季都需要关注养生...(191)人阅读时间:2023-10-20四季养生饮食知识方法大全(冬春夏秋饮
而饮食是养生的重要方面之一,不同季节的饮食也有不同的规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四季养生...(58)人阅读时间:2023-10-18一年四季,到底有什么养生秘笈?今天统
想要让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至于受病痛的折磨,那么就要注意养生,一年四季都需要关注养生...(92)人阅读时间:2023-10-18秋季养生保健知识大全(4)
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十、秋季保健知识此法对肺和呼吸系统...(179)人阅读时间:2023-10-18四季饮食养生(夏季饮食养生 吃蔬菜水果
吃水果蔬菜补维生素秋天饮食养生秋季饮食保健常见问题告诫我们摄入热量过剩,会转换成脂...(176)人阅读时间:20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