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气温中,我们迎来了三伏天的“中伏”。
正所谓“夏有三伏,热在中伏。”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到来了。
今年的中伏,从7月26日一直持续到8月14日,共计20天。
常言道“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
中伏虽热,但也是养生避病的好时节!
中伏最突出的热点是“热”,而且是“湿热”。
三伏天本身就非常炎热,身体排汗增多,能量消耗大,“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喘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稍不注意中医祛湿养生食品,乏力、疲倦、食欲减退等统统找上门……
这时候,我们应把握时机, 抓住三伏天这20天承上启下的转折点,进行艾灸,给身体好好提阳、除病根了——
艾灸乃纯阳之物,是数千年来被医学家们用实践所验证的“养阳扶正气”的中医养生方法。
艾灸可温经散寒、活血通经、调和气血,使面色红润、促进血液循环与身体排毒代谢,还能改善体型,尤其消除小肚子效果尤为明显,让整个人精神焕发,充满活力。
推荐艾灸穴位
强心:在于疏通心包经与心经
夏季属火,火气通于心。故而夏季心气最盛,心火最旺,人们极易感到心烦气躁。
极泉穴:是心经穴位,也是解郁大穴。可泻心火、除心烦,理气、宽胸、宁神,有缓解心痛、心悸以及冠心病、肺心病等作用。
天泉穴、曲池穴:具有疏通心包经,缓解胸闷心痛、心跳过慢或过快,心肌缺血、失眠多梦易醒、神经衰弱等作用。
健脾:长夏养脾重在祛脾湿
长夏属土,与脾相应,因此长夏最宜养脾,而养脾重在去脾湿。
长夏的主气就是湿,湿最易困于脾,伤及脾胃的阳气,故而长夏保健,首当健脾祛湿。
健脾祛湿艾灸取穴:脾俞穴、身柱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丰隆穴、承山穴等。
养背
中伏养背,在于排出寒湿,补充阳气,这两个目的我们可以通过灸背来实现。
灸透背部的膀胱经可排寒湿,灸透背部的督脉可补充阳气。
中伏按三穴
除艾灸外中医祛湿养生食品,我们还可以通过按揉穴位的方式,来缓解炎热中伏带来的不适症状。
百会穴:提神醒脑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的最高点,按摩这里可以提神醒脑、升举阳气。
方法: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叠按于穴位,缓缓用力,有酸胀感为宜,持续30秒即可。
内关穴:预防中暑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也就是位于手腕横纹处三指的距离。
高温环境待久了及时按揉这里可以防范暑邪,对保护心神是非常必要的。
方法: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点按内关穴各50次,以中暑三大症(头痛、出汗、口干)有所缓解为佳。
劳宫穴:养心宁神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指尖处。中医讲“心主夏,心与夏气相通”,因此,炎夏养生重在养心,而劳宫穴也被称为“护心穴”。
方法: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进行,左右每穴各操作10分钟,每天2次~3次。
高温、阳光、汗水……这些都成为了人们对于三伏天的记忆感知。但值得一提的是,抓住中伏20天养生保健黄金期,同时要注重养生和防暑,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苦夏,或者长期吹空调导致疾病发生。熬过漫长的“三伏天”,凉爽的秋日就越来越近了。
[推荐]食物相克相宜与后果 151210
153、红豆与羊肚相克:同食会引起中毒。167、红糖与皮蛋相克:同食会引起中毒。175、茶与羊...(157)人阅读时间:2023-10-27秋季养生食谱大全秋季养生食谱
秋天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88)人阅读时间:2023-10-26101岁杨振宁老先生的三条重要养生秘诀,
他身体健朗,精神抖擞,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大夸杨振宁老先生保养得好,他到底有什么与常...(93)人阅读时间:2023-10-08夏季出汗多,宁可不吃肉,也要多吃这
大量出汗之后,新陈代谢就会旺盛,会形成酸性的体质,手脚就会没力气,非常的疲惫,这个...(76)人阅读时间:2023-10-08武汉女子看电视剧胃出血,一查原因竟是
刘女士赶紧上了医院,一检查,医生发现她竟然出现了胃出血,而肇事元凶正是她每天必备的...(140)人阅读时间:202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