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小侠生活,为你推荐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小猪生活-女性生活 本地生活常识 时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减肥 > 饮食减肥 >

让沈腾瘦下来的168减肥法,真那么厉害?6类人别轻易尝试

时间:2023-10-22 19:00人气:来源: 小猪生活

原创 咖啡 食栗派

今天一早,#沈腾瘦下来了#上了微博热搜。

饮食减肥法则

其实饮食减肥法则,今年8月份的时候,“沈叔叔瘦了”的话题也上过热搜。当时他分享了自己的减肥方法:饮食+运动。

饮食上,他采用的168饮食法;而运动方面,有网友分享说沈叔叔在练普拉提。

饮食减肥法则

“16个小时内不吃东西,8个小时随便吃”,听起似乎很简单,而且很爽。很多网友纷纷表示:看到沈叔叔的状态,觉得自己又可以了,中年减肥不是梦。

但是,真的有“随便吃”的减肥食谱吗?,它比传统减肥方法效果更好吗?普通人可以效仿吗?

今天,食栗派的营养师罗晶就给大家仔细讲讲这种减肥方法。

饮食减肥法则

“168减肥法”是什么?

16:8减肥法,是一种常见的“间歇性禁食”( diet,IF)方案。

它是指一天24小时内从第一口到吃完最后一口食物时间是8小时,其余连续的16个小时不吃东西。

这8小时可以是1PM~9PM,也可以是11PM~7AM、或者7AM~3PM,只要把进食时间控制在8小时内。

饮食减肥法则

除了16+8,常见的间歇性进食方案还有5+2,和隔日断食。

5+2 IF:一周内不连续的两天禁食,禁食日只吃~,其余5天正常食量进食。禁食日有限的卡路里建议选择优质瘦蛋白和低GI食物。

饮食减肥法则

隔日断食:隔一天禁食一次。禁食日热量控制在日常热量需求的25%以内,进食日不限制吃什么、也不限制吃饭时间。

饮食减肥法则

饮食减肥法则

在禁食期间,不吃任何食物但是可以喝没有热量的饮品,如黑咖啡、茶、和水。

对很多人来说,一日三餐照着食谱来吃很难实现。相比之下,IF就简单多了,看起来也容易坚持。

那么,实际减肥效果如何呢?

饮食减肥法则

比传统减肥法更有效吗?

先说轻断食对体重的影响:

近十几年有关轻断食的研究很多,这里介绍2020年发表的一篇系统回顾文章的结论。

作者检索了2019年3月25前发表有关研究,有17篇随机对照研究符合条件,它们采用具体断食方案各不相同,但都是限制热量的禁食。

结果是这样的:

和完全没有减肥措施相比,采用限制热量的禁食能显著降低体重,三五个月的时间里平均瘦9斤左右。但和传统的减肥饮食(每天少吃)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平均差1斤左右)。

如果只限制时间,不限制热量,可能就没啥效果了。

比如有这样一个研究,116名肥胖的成年人被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按16+8禁食法吃,进食时间为中午12点~晚8点,但吃多少、吃什么没有指导;另一组正常饮食(允许吃零食),但是有饮食指导。

结果发现,短期来看(3个月)两组在体重变化、全身脂肪量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饮食减肥法则

那么,IF是不是更容易坚持呢?

似乎也没有。这17篇文章中只有少数几篇关注了依从性。IF的平均依从率是76%,传统的限制热量减肥是62%。

201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研究人员汇总分析了40篇有关间隙性禁食的研究,也没有发现IF更容易坚持。

看来,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禁食期间的饥饿感。

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发表的一份科学声明指出:虽然有证据表明隔日禁食和定期禁食可能对短期减肥有效,但没有足够证据来确定它是否长期有效。

总结一下:

限制热量的轻断食确实能降低体重,但效果和每餐少吃点差不多;如果不控制热量,很难出效果。

饮食减肥法则

除了减重,研究也发现轻断食方法和传统的减热量减肥方法一样,都可以帮助改善血脂水平、胰岛素抵抗等。

有两项针对肥胖女性的研究比较了热量限制饮食与 5:2IF方案,发现间歇性禁食的人群腹部脂肪减少了更多,胰岛素敏感性得到了更大的改善。

另外,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间歇性禁食对于肥胖以外的很多的慢性疾病都有非常积极、明显的功效。

这些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帕金森氏病等。

这些发现都挺鼓舞人的,但是我们得知道,动物实验的结论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直接转化到对人群的建议。

饮食减肥法则

为什么会有这些好处?

1.吃的少了。

禁食期间对热量有控制,让一周平均的热量摄入低于正常饮食,打破能量平衡,使得减脂成功。

任何时候一个人摄入的热量少于消耗的热量,就能达到减肥效果。

2.帮助改变吃夜宵的习惯。

夜食对体重控制和身体健康都有伤害,所以间歇性禁食能一定程度改变作息,改善整体健康。科学家们分析,间歇性禁食也许是通过影响①生物钟、②肠道菌群和③生活方式,来调节身体代谢。

饮食减肥法则

饮食减肥法则

身体各部位的运作都受生物钟影响,当外周生物钟(肝脏、脂肪和骨骼肌细胞)与大脑中的主生物钟不同步时就可能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

在本该睡觉的时候吃东西,可能重置一些外围时钟并破坏能量平衡。这也是我们常说“熬夜伤身”“熬夜让人胖”的一个原因了。

我们消化吸收食物的能力也受生物钟影响。白天胃排空速度和肠道血液流量比夜晚快;夜晚身体对葡萄糖负荷的代谢反应也比早晨慢。因此,生物钟长期紊乱,可能会影响肠胃功能和微生物群,增加代谢失调的风险。

饮食减肥法则

3.能提高静息代谢。

研究发现,在禁食的最初几天静息能量消耗短暂地增加了约 5%。这可能是由于身体在代谢脂肪酸、糖原增加了热量消耗。

减少热量摄入并且提高静息能量消耗 (REE) 帮助减肥。

4.酮体。

了解低碳或是生酮饮食的同学应该听说过酮症(),碳水是我们的第一能量源,当身体中的碳水用完了,就开始燃烧脂肪进入酮症过程了。

间歇性禁食都要求一定时间不吃东西,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酮体。

酮体不仅仅是禁食期的备用燃料,同时也是一种信号分子,对机体细胞和器官功能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它能帮助保护神经元不易退化,还有证据表明,断食可以增强细胞清除受损蛋白质和细胞器的能力。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酮体水平过高会导致酮症酸中毒,可能会危及生命。

相比于低碳或者生酮,间歇性禁食或许更健康。因为它没有严格限制什么东西不能吃,所以不会突然增加对某样东西的渴望,比如甜食。

饮食减肥法则

如何断食不伤身

间歇性禁食不是一个长期健康的饮食方式,只是短期用于减脂的方法之一。

如果你准备尝试间歇性禁食,最好能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摄入能满足身体营养需求的食物,不然就很容变成节食。食量过低会导致营养缺乏,出现营养不均衡的现象。

1.注意饮食搭配。

间歇性禁食的介绍听起来很有诱惑力:不需要放弃美食也能减肥、在饮食中也没有过多的限制。但是为了达到最佳的减肥状态,还是需要注意搭配,每餐需要有蛋白质食物、食物纤维、优质脂肪。

这三种元素能有帮你延长饱腹感时间,让你不至于在禁食时饥饿难受。

进食期间注意保证优质蛋白摄入,规律运动,增加肌肉含量,提高基础代谢帮助有效减肥。

饮食减肥法则

2.进食时间段内不能暴食暴饮,保持正常食量就好

间歇性禁食的关键是不要在进食日进食过多。只控制时间不控制热量摄入的间歇性禁食,很难有效减肥。

3.把运动时间放在进食时间

对于平常有运动习惯的人来说饮食减肥法则,日常锻炼可能因此受影响。如果有运动习惯,建议把运动时间放在进食日/时段,空腹运动容易低血糖,比如早上吃饭前进行轻度锻炼,或者在午餐后进行日常锻炼。

饮食减肥法则

日常应酬很多、难以控制吃饭时间的人,可以选择5+2 IF,只需要在一周内找不连续的两天控制摄入,并在进食日运动。运动可以消耗多余的热量储存,帮助减肥。

间隙性禁食对减脂都有一定效果,不过它不一定适合你:

X 不建议使用的人群:

有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的人

容易贫血的人

高强度运动员

在规律服用餐后药物的人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

饮食紊乱症患者

间歇性禁食对身体的影响还有许多的未知数,长期使用的影响目前也是不确定,即使你没有上述问题,也可能遇到这些副作用:

!间歇性禁食可能的副作用:

饥饿

体温下降

疲劳

头疼

易怒

肠道不适,胀气,放屁和便秘。

虽然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数据证实,间歇性禁食比传统方法更有效,但至少,它给人们提供了多一个的选择。

任何一个科学健康的减肥饮食都是有效的,而效果多好往往取决于是否能够坚持下去。间歇性禁食和其他减肥方法一样,都需要纪律和自控力。

减肥不易,祝大家都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减脂方式,祝减脂成功。

参考资料

[1] L, Zä J, K, G, S, Kühn T, et al. of on and in with and : and meta-. Crit Rev Food Sci Nutr. 2020:1-12.

[2] RV, JA, J, Zhu B, AA, Hills AP, Wood RE, King NA, Byrne NM, A. Do diets over diets for loss? A of . Mol Cell . 2015 Dec 15;418:153-72

[3]Lowe, Dylan A et al. “ of Time- on Loss and Other in Women and Men With and : The TREAT Trial.” JAMA vol. 180,11 (2020): 1491-1499. doi:10.1001/.2020.4153

[4]St-Onge MP, Ard J, ML, et al. Meal and : for : a from the Heart . . 2017;135(9):e96-e121.

[5] RE, Sears DD. of . Ann Rev Nutr. 2017;37:371-393.

[6] M, Faber P, Lara J, et al. rate and of loss in obese men and in and total . . 2015;64(8):896-904.

[7] MA, AL. in . J . 2012;121(1):28-35.

[8] Y, C, Lee JH, et al. A ester diet and - , and and tau in a mouse model of 's . Aging. 2013;34(6):1530-1539.

[9] C, D, H, M. of in of mice in the state. Am J Metab. 2013;305(8):E964-E974.